又是热搜第一!为什么海底捞总是站在风口浪尖?

又是热搜第一!为什么海底捞总是站在风口浪尖?

原创 2021-06-21 11:06
70924
4A广告文案
4A广告文案

不会吧!有人竟然在海底捞吃出了蟑螂。



事情发生在上个月17日,深圳龙岗的海底捞火锅店来了一位举止有点怪异的男顾客。服务员注意到,他夹菜的时候右手不是很利索,以为他有残疾,没有多加留意。

结账的时候发生了戏剧性一幕。这位顾客叫来了服务员,变戏法似的从锅里捞出一只蟑螂。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这家店长不仅给他免了单,还赔了他1000块钱。

幸亏服务员留了一个心眼,她回想起此人右手怪异的细节,调取监控查看后发现,蟑螂竟然是男子自己放进去的,蟑螂就藏在他不灵活的右手里。

店方遂报警将男子捉拿归案。审问后得知,这是他当天第二次犯案,他已经在中午的时候如法炮制,在海底捞另一家店勒索了800元赔款。


这真是人在店中做,锅从天上来,海底捞这一次比窦娥还冤。究竟是谁给了这位碰瓷客勇气,接连两次朝着海底捞碰?

联想到前不久的“牛肉粒风波”“17元吃垮海底捞风波”,人们不禁好奇:为什么海底捞总是站在风口浪尖?


01
深耕定位创造张力
自带“社交货币”体质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海底捞之所以风波不断,都是因为太红了。

海底捞的逆天服务,以及“吃垮海底捞”行为的风行,使海底捞品牌在这位碰瓷客面前,呈现出人善可欺的好人气质。

当然,这种气质为海底捞喜闻乐见,毕竟除了碰瓷者,还有千千万万喜爱自己的消费者。


海底捞的服务堪称逆天,如果你没有听过海底捞安排女员工,扮演单身顾客的女友为他过生日的奇葩趣事,也该听过“跟所有的烦恼说byebye”的员工齐唱。在此之前的许多年来,更多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

毫不夸张地说,海底捞是一个被餐饮耽误的娱乐公司。


尽管海底捞以服务享誉全国,但是作为餐馆,海底捞的味道鲜有人提及。比起口味,海底捞将服务作为核心定位,有几分剑走偏锋的意味。

原因无他,作为川式火锅,海底捞的味道卖点不容易突出。川式火锅特点就是重口味,普通顾客很难分辨,不同川味火锅店之间的口味差别。

因此,海底捞将努力重点放到了服务上面。随着其对服务的持续深耕,最终从一众火锅品牌的大乱斗中脱颖而出。

这些逆天的服务产生了强大的传播张力,暖心而有创意的服务故事流传于民间,使海底捞时不时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曾有网友惊叹:“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的逆天服务了“。


海底捞将定位不仅贯彻于经营,更付诸实施于传播。海底捞的核心策略是以服务为核心的口碑传播,依靠口碑营销这一营销手段,最终依靠小投入撬动了大影响。

放眼所有行业,鲜有品牌能够在口碑营销方面胜过海底捞。只有海底捞将服务打造成为“社交货币”。


02
网友发起“吃垮挑战”
为海底捞喜闻乐见

海底捞的佳话不胜枚举,我们在此不作详述。毕竟由服务产生的自发传播遵循一种被动传播机制,提升重心在于消费者体验的持续完善,属于经营层面的努力。

我们重点探讨的是,海底捞遵循的另一套传播机制。这套机制从操作到传播都是由网友自发完成,那就是人们熟知的“X元吃垮海底捞”。

这一传播几乎没有海底捞参与的痕迹,却创造了传播效果的奇迹,其底层的社会学逻辑值得深度分析。


网友“X元吃垮海底捞”的动机,来自对规则的挑战。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是由各种规则构成,凡是有规则就有漏洞,有漏洞就会有人以此牟利,俗称钻空子。在互联网社会来临之前,这种行为一直被主流社会鄙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日常活动越来越多地转到了网上,虽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但是并没有形成如现实社会一样严密的规则,尤其在道德层面,这种现象在社会学被称为暂时性失范。


由于互联网打破空间界限更容易同类相聚,所以无论什么被传统道德指责道德行为,在互联网语境下都会有人帮其正当化,因此这种利用规则漏洞的行为的耻感被极大削弱,聚少成多形成的声量将更多普通人卷了进来。

事实上,如果商家加以规范限制,比如设置最低消费。“吃垮挑战”这种互联网的失范行为在现实世界就会被阻断。

海底捞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许多媒体曾经采访海底捞,是否设置最低消费?得到的答复都是:海底捞将不会设最低消费。


无为即有为,海底捞不设最低消费的举措,成功将互联网的失范人群引到线下,“X元吃垮海底捞”从个别网友的试探变成规模化的模仿挑战,而挑战视频也会迅速成为爆款。

此类内容的爆红并非偶然,其具备了社交媒体传播的“围观”和“争论”两大要素。因为八卦心理,人类天然对负面事件感兴趣,这种挑战规则的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因此能够迅速引发网友围观。

由于挑战行为本身触及道德规范,很容易激发围观人们的正义感,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争论迅速激化冲突,将话题炒热。

评估其内容,这类视频对品牌并无伤害,反而能够对海底捞的食材、服务态度进行展现,这类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就完成了对消费者的种草。因此,海底捞对这类行为乐见其成。


03
一场关于概率的博弈
海底捞正反稳赢

热度拉满之后,海底捞与网友开始一场关于概率的博弈。

海底捞押的是,大部分人不会去模仿这种挑战行为。小部分人付诸实践,热门话题产生的广告效果不仅可以覆盖损失,其产生的广告效应更为巨大,正所谓小赔大赚。

即使采取模仿行动的网友占比很大,海底捞也并不紧张。前段时间#海底捞没有牛肉粒了#的话题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热议。海底捞排山倒海的非议,比之前涨价风波有过之而不及。


牛肉粒更换的原因扑朔迷离,人们大多相信是因为“X元吃海底捞”行动。比如在一个“海底捞史上最强省钱攻略”的帖子里,网友只用小料,就能自制海鲜锅底、番茄锅、辣锅,再专门调制几款不同的蘸料,其中每项都离不开牛肉粒。

即便如此,海底捞也是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

首先,海底捞在“吃垮海底捞”这件事上是受害者角色,更多网友对这种换掉牛肉粒的行为表示理解,海底捞的品牌形象并未受损,反而因弱者形象受到额外支持。


其次,许多网友为了印证牛肉粒是否还在,特地去打卡求证。由此产生了大量到店量客流,其中包括美食圈有影响力的KOL。

最后,说到底这只是海底捞一味调料的改变,小到再也不能再小,竟然在网络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海底捞的宣传收益可想而知。


04
薅播力量不可小觑
传播裂变加破圈

对所有“XX吃垮海底捞”的内容分析可知,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都有非常明显的UGC特征。即使海底捞不主动引导,网友遇到这类话题都会迅速跟进,尤其是网红KOL更不想在内容方面缺席。

我们说的这类网友,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定义叫“薅播”。薅播们往往活跃于抖音快手和小红书,以“我教你省钱”吸引了大量粉丝,为粉丝分享/亲身体验等各种省钱攻略。


薅播的前身大家并不陌生,在PC时代他们被称为“羊毛党”,主要抢大众点评霸王餐、某宝上购买优惠券、积分兑换等,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薅播,举着手机活跃在海底捞、星巴克、宜家等场所,通过短视频展示薅羊毛过程。

假如没有薅播的加入,对于普通的餐馆来说,为了宣传自家店,店主往往会会请亲朋好友进店体验,替餐馆发帖宣传。

高阶一些的店家会邀请网友到店体验,传播效果是体验者数量的叠加。然而效果没法跟薅播相提并论。


海底捞很早就发现了薅播群体的存在,将其收编至品牌的传播体系之中。从第一个薅播到店之后,传播裂变就此开启。时至今日,没有薅过海底捞的薅客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由于吃喝玩乐不分家,这一话题从薅播界破圈到了吃播界,实现对吃货网友的无死角覆盖。


05
结 语

综上所述,海底捞成功利用了网络社会演变的失范期,将线上的破坏性力量成功变成品牌传播的助推力。海底捞关注经营深耕服务卖点,传播任务交由薅播自发完成,企业获得关注和到店,薅播则获得内容和粉丝,从而形成双赢局面。


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品牌官  (ID: szwanba)


2

人喜欢

0

人收藏

2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