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吸金2亿,国内最赚钱IP“小黄鸭”,能否重现泡泡玛特神迹?

一年吸金2亿,国内最赚钱IP“小黄鸭”,能否重现泡泡玛特神迹?

转载 2021-11-22 10:38
255612
新零售参考
新零售参考

经常在衣服、文具或杯子上看到的小黄鸭,准备第3次冲击上市了。


据报道,小黄鸭母公司德盈控股近日向港交所再一次递交了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小黄鸭在今年5月份失败之后的再一次递交招股书。而曾经德盈控股在2019年的时候就申请港交所上市,未能获得通过,如今再一次申请希望能够在主板上市。


小黄鸭之所以如此着急上市,其背后是一份即将到期的对赌协议。德盈控股曾经和投资人约定:公司需要在2022年的4月份前上市,否则的话将会按照每年8%的总回报率进行股份回购。


从这一时间点来看,在现实当中留给小黄鸭的时间确实是不多了。


招股书显示,小黄鸭和它的IP家族能够为德盈控股一年贡献近2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这也占据了公司授权业务70%以上的收入。


但IP变现看起来非常容易,想要真正的赚钱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仅仅只是凭借一只小黄鸭来进行业务扩张的德盈控股,虽然眼下正在全力冲刺第3次IPO,但现实中的这只小黄鸭这次就能够顺利上岸了吗?


01
小黄鸭的诞生,
是一场美丽的“意外”


在潮玩领域,小黄鸭一直都是极为经典的存在。



早在1992年,一艘从中国发往美国的货船在途中遭遇到了暴风雨,有一个装满了小黄鸭的集装箱在海面上被打翻,3万只落水的小黄鸭便开启了一场奇幻漂流。



几乎完整经历了环球漂流的小黄鸭,所到之处收获了大量粉丝。这一形象也被人们做成了玩偶、印在了衣服上,从而成为了收割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潮流玩具。


到了2005年,受本次事件的影响德盈控股创始人创作了小黄鸭的形象,小黄鸭也一跃成为国内众多原创IP的“OG”。



小黄鸭的英文名是B.duck,最开始以小黄鸭品牌所推出的产品是一个防水收音机,在很多欧美地区非常受欢迎。


于是在此后,德盈控股顺势将产品线扩展到了厨房、文具、服饰、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毫不夸张的说,小黄鸭这一形象从各个方面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在2011年德盈控股开始了IP授权业务,小黄鸭这一形象的IP开发相当成功,如今在国内已经拥有了超过2万个SKU和200多家优质的授权商都有深度合作。


去年2月份,小黄鸭还联合故宫推出了“宫里有只小皇鸭”的IP合作,成为一时间风头无两的跨界典范。





02
小黄鸭是如何赚钱的?

从小黄鸭所授权的商品品类来说,服装是其中最多的品类,有超过12000个SKU。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国内整体的授权市场来看,服装的利润率相对比较低,事实上这并非是做IP联名的最佳选择。”



对德盈控股来说,盈利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角色授权,主要是商品授权;二是电子商务,通过线上售卖周边产品。


目前国内IP授权的合作方式,通常都是保证金加提成。


如果IP授权之后的产品销售量不尽如人意,那保证金就会被版权方所扣除,并且在接下来的年份当中就不会再选择合作。


如果销量本身还不错,那这笔保证金就会退还给品牌方,实际对于版权方来说收取的费用只有抽成,往往保证金越高抽成比例就会越低。


在当下来说,国外IP的授权费用会更高一些,例如最经典的迪士尼角色,一个授权费用起步就在100万美元以上,再加上1%的抽成。而这事实上还只是门槛价格,只是针对一个类目的授权。



例如有品牌方拿到了米奇充电宝类目的授权,那就只能够来生产和销售充电宝。如果说还想做米奇的杯子那就属于另外的类目,就需要再额外支付100万美元。


当然很多商家还采取了抱团的形式,希望能够分散风险。例如由第三方的品牌管理公司拿到国外IP的授权,支付100万美元,然后授权给多个生产厂商,厂商就能够以拼团的价格拿到正版授权。


通过这种方式,美国的大嘴猴授权只需要60万人民币,日本的宝可梦花费40万元就能够拿下,虽然这些都是中间商所报出的拼团价格。



事实上,国外的IP在国内进行的授权管理极为严格的,像迪士尼或宝可梦这样的经典IP授权费用更是极其昂贵,很多中小厂商是无法进行承担的。


相对而言,小黄鸭的授权费用则会低出很多,在市场上的份额占比也会更高。



再加上B.duck还是一个自主IP,随着国潮大时代的开启,现在的消费者选择更加支持国货的心理比以往都要更强烈,国产IP角色显然还有一定的好感度加成。


03
一只“招财鸭”,远远不够

有一说一,小黄鸭的赚钱能力确实是非常出色的,但对德盈控股来说有一只小黄鸭还远远不够,公司也一直在围绕着小黄鸭做衍生产品。



目前德盈控股旗下有26个原创IP,包括小黄鸭、小黄鸭妹妹、黑鸭子等。


但对小黄鸭来说,它始终都是德殷控股的核心业务,从2018-2020年间小黄鸭的授权收入占比分别达到了同期总收益的80%左右。



尽管小黄鸭本身的赚钱能力并不差,但和同样致力于潮玩IP变现的泡泡玛特相比,似乎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去年全年德盈控股的净利润约6000万元,而同年泡泡玛特的净利润为近6亿元,两者几乎相差了10倍左右。


尤其是在2016年,泡泡玛特推出的原创IP形象Molly之后大获成功。2017年基于Molly形象的产品销售额占到了总营收的近9成,但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不足两成。



背后显然是泡泡玛特一直都在不断的推出原创IP,打造IP矩阵,例如2018年到去年推出的多款IP都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比较而言,小黄鸭虽然家族IP成员有很多,但真正出彩的却寥寥无几。德盈控股的IP变现渠道极为单一,只能靠一只小黄鸭来“独掌门面”。



如果小黄鸭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开始走下坡路,并且德盈控股也没有能够及时的改进创新,或许将会产生更多不利的影响。


04
下一只小黄鸭,会在哪里?

和曾经泡泡玛特极度依赖Molly一样,德盈控股对小黄鸭的依赖程度也非常高。



报告显示,按照2020年的角色授权收益来进行计算,德盈控股是国内第二大角色知识产权公司,拥有26个原创角色。



除了小黄鸭这样一只“招财鸭”之外,德盈控股显然也在不断的寻找下一只小黄鸭。


2018年底,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了周冬雨和小黄鸭的形象对比图片,其背后就是公司和周冬雨合作推出的新IP,名叫Dong duck。



这一形象因为连接上了当红明星周冬雨曾经火了一段时间,但随后温度就降了下来。从营收上来看,Dong duck在2019年授权收入约40万元,但到2020年就暴跌至不足15万元。


再加上德盈控股推出的小小黄鸭、小黄鸭妹妹的也和小黄鸭本鸭的IP效果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为了能够摆脱对单一IP的依赖度,德盈控股开始从线下发力。本次招股书当中显示,预计在明年底将在上海核心商业区设立第一个以B.duck家族为特色的官方旗舰店。



曾经德盈控股一直都在不断的缩减线下销售的业务规模,将资源更多的集中在电商平台上。而再次计划在线下开设门店,可以说是重新捡起了曾经的线下渠道。


在授权方式上,除了商品授权以外,小黄鸭还细分到了内容授权、媒体授权等,或许在以后还会有基于B.duck品牌的咖啡馆或者主题乐园将在不远的未来问世。


那么,本次“被迫上岸”的小黄鸭究竟能否成功登陆港交所,还需要时间来给我们答案。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新零售参考  (ID: xlsck360)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