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野家常务董事兼企划部部长伊东正明在早稻田大学的演讲中,发表了歧视女性的言论。
他表示:“吉野家面向年轻女性的市场营销是‘让纯洁少女染上毒瘾战略’”。并且笑称,“对从乡下来还搞不清楚状况的女孩,要在她还是纯洁少女的时候就让她对牛肉饭成瘾。要是到了能让男人请客吃高档美食的阶段,她们就绝对不会再吃(牛肉饭)了。”
一通荒唐的言论造成吉野家股价大跌。吉野家方面称,发表该言论的高管已被解雇。但知微见著,不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吉野家都面临诸多难题。
关店150家,吉野家为什么不香了?
1992年,在日本以物美价廉、出餐快著称的吉野家,漂洋过海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开店初期,这家店铺一度创下周末日销2000碗牛肉饭的记录,当时一碗吉野家卖到了6.5元,属于偏高的定价,但依然受到了中国消费者欢迎。
但时隔30年,吉野家已被不少消费者贴上“难吃”和性价比不高的标签。近年来,吉野家的海外业务营收增幅也在放缓,吉野家曾称,将关闭国内外150家门店,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海外市场将关闭50家。
回想吉野家刚刚入华时的受欢迎程度,如今的现状实在令人唏嘘。
从内部经营来看,吉野家的价格一直是被吐槽的原因之一。高价格为吉野家戴上了“精品”的帽子,但其门店服务水平及运营模式却依旧是快餐店的水平,久而久之,就会让中国食客觉得“不过如此”。
其实,从定价上看,吉野家在日本和中国的差异并不大。但是,日本人均收入大约是中国的三倍,在日本被定位“平价”的吉野家,对中国人均购买力来说,却不便宜。
另外,持续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消耗它的口碑。去年11月,视频博主@内幕纠察局爆料,宣称给予顾客最新鲜、最高品质的食品,以及售卖“最好的牛肉饭”的吉野家,不仅食材新鲜难以保障,就连过期后的白菜、菠菜也会继续使用。制作麻婆豆腐的肉沫已经变臭发酸,油类没有检测标准,旧油添加新油继续使用,油质严重发黑,后厨卫生也令人担忧。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疫情给线下餐饮店带来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真功夫、老乡鸡等本土快餐品类丰富多元,加上黄焖鸡、螺蛳粉、兰州拉面等品类崛起,都为吉野家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因此,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吉野家开启转型之路,试图改变在中国市场的窘境。
02
从日式牛肉饭到火锅,
吉野家的生意能更好做吗?
从“餐饮+新零售”到“餐饮+小火锅”,吉野家几乎将国内餐饮界的新潮流都尝试了一遍。
2020年2月,吉野家推出“家庭厨房”产品,售卖熟牛肉、三文鱼、裙带菜、吉爸爸泡菜等招牌牛肉饭的预包装产品;4月,吉野家工作人员又现身腾讯直播间推销自家产品;11月,吉野家宣布推出新品牌“吉食汇”,主打零售业务,产品除了预包装食品、半成品、食材外,还包括饮料、零食及家厨产品等。
2021年5月,吉野家还在快餐基础上推出火锅品类,在北京、上海等8座城市的11家门店新增自助小火锅,每人68元,可在100分钟内“无限畅吃畅饮”,来突破客单价低、饭市短的痛点。此外,吉野家还推出小火锅套餐,包括寿喜锅底、肉、菜和主食,售价36-48元,主打一人食场景。
吉野家推出火锅这一举动,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毕竟真正想吃火锅的人会专门去火锅店吃。所以外界对于吉野家转型的看法,也是两极分化。
一部分观点认为,吉野家推出自助火锅,其实是把因为疫情导致销售下滑所积压的库存拿出来做自助,而且指定时间、地点、门店,卖一阵停一阵,清理库存的同时,顺便以极高的性价比赚一波口碑。
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说不定会成功转型日式自助火锅。吉野家在中国市场已经拥有大量的忠实顾客,跟随大众口味推出新品,本身就有一定的客群基础,会有一种“爱屋及乌”的感觉。
在纳食看来,吉野家接连“自救”究竟能否扭转其在中国市场的局面,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新的尝试,打造新的场景满足消费者需求,却是任何餐饮品牌都需要思考并适时付诸实践的。
近两年,“洋品牌”的日子不好过,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大环境来看,尽管疫情占一部分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的原因。比如,屡屡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价格歧视、缺乏本土化创新等,都是洋品牌普遍存在的症结。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对这些“洋品牌”,从以往的推崇,到如今的热情褪去,逐渐趋向理性。如果类似吉野家等“洋品牌”继续傲慢自大、忽视内功,即使有百年的历史,倒塌也只在顷刻间之间。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纳食(ID: kuaixiao6699)
人喜欢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