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华为”出现在我眼前的频率明显高了起来。一会儿是起诉小米,一会儿是传言出售手机业务,一会儿又是华为P60未售先火,但最让我关心的,还是有关华为造车的事。3月8号,AITO汽车发布了一条微博:“HUAWEI问界,去想去的地方”,并附上了如下海报。▶ 图源:AITO汽车官方微博
很快,华为也转发了这条微博,配文:“HUAWEI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乍一看,或许你还没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仔细看看“HUAWEI问界”这个名称组合,就很耐人寻味了。我们都知道,华为上上下下,对外口径始终是“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而作为华为与赛力斯联合设计的问界,其名称也一直是“AITO问界”,而非“HUAWEI问界”。但当“HUAWEI”Logo光明正大出现在“问界”二字之前,似乎一切都不言而喻。媒体们也纷纷造势,“华为造车的野心终于藏不住了”。而从“AITO问界”到“HUAWEI问界”的转变,非但不是所谓华为造车的开始,相反,恰恰是华为绝不造车的证明。要搞清楚这一点,我们要先从问界到底为什么改名说起。对于一家企业,或者产品而言,改名往往是一件能够决定生死的事。改的好了,影响不一定很大;但改的不好,一定会死得很惨。国民度强如黑人牙膏,在去年改名为“好来”后,也照样要花费不小精力去向消费者宣传,“好来”牙膏就是曾经的黑人牙膏,以维系销量。甚至有些不用黑人牙膏的消费者还会惊呼,什么,黑人牙膏改名了?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产品的知名度,往往都浓缩在了品牌名上。▶ 图源:AITO汽车官方微博
要不然,你以为一个曾经只能造一些低端车的小厂赛力斯,怎么就成了新能源时代网红车企了?所以,对于问界来说,改名非但没有害处,反而是越改越受益。当然,前提是改名方向要“华为化”。今天把“AITO”换成“HUAWEI”,外界就沸腾了起来,明天把“问界”两个字去掉,你信不信赛力斯还能再来十个涨停?挣钱嘛,改名不寒碜,毕竟再不改,对赛力斯不好,对华为也不好,不信你看看今天问界的销量已经跌到什么离谱程度了。自2022年3月问界正式交付以来,随后10个月的时间内突破7.5万销量,这在新能源市场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今年1月份,销量4475辆,环比下降55.88%;2月份,销量3505辆,再度环比下降21.86%。▶ 图源:网络
如果说1月份是大环境不好,新能源车企都在跌,问界跌也可以理解。但在2月份,行业都已经普遍复苏,一众品牌销量都在环比上涨了,经历一轮降价的问界销量还在跌,那就很尴尬了。那么我们往回看,去年11月,问界在连续3个月破万销量后,就罕见地出现了销量的环比下降。尽管在12月销量又重新破万,但那是年底冲量的结果,不具有普遍意义。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真正想要看到的是挂着华为Logo的汽车,哪怕它的名字叫问界,而不是空有华为之名。真要算起来,问界和华为的关系,甚至连当年的荣耀手机与华为都比不上。而问界在借着华为的品牌和渠道收割了一年之久后,品牌被严重透支,销量崩盘也就不奇怪了。也很简单,继续强化华为元素,把问界和华为捆绑在一起,以拯救问界的销量。而过往历史也证明,每一次强化华为元素,销量就能迎来一次起飞。但事情到这里还没完,对于华为而言,“HUAWEI问界”还有着更重要意义。先科普一个小知识点,除了零部件模式外,华为的造车模式主要分为两大路径:一是由华为主导的智选车模式,问界就是其中代表;一是由车厂主导,华为提供解决方案的HI模式,如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HI模式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无论阿维塔还是极狐,销量都少的可怜,前负责人王军更是被强制停职,这条路暂时还没走通。▶ 图源:微博
智选车模式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就像上文说的那样,问界已经连续几个月在走下坡路了。照此情形下去,距离华为所谓的“帮助车企造好车”战略恐怕要越来越远。按照华为此前的设想,其采用轻资产模式与车企合作,为后者赋能,然后让车企去挣大钱,自己分小钱。毕竟汽车可是个烧钱的生意,只投入不产出,饶是华为也坐不住。要不然,你以为去年任正非先生的“寒气论”是写给谁看的?但没办法,华为给车企的大饼还得继续画,合作也得继续来。这时候,如何重塑标杆,为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样本,就是华为的当务之急。有了样本,华为后续与车企的合作才能更加顺利,距离华为汽车业务战略也就更进了一步。目前华为系销量最好,声量最高的问界无疑就是最好选择。通过更名,帮助问界销量提升,进一步将问界塑造为华为与车企合作的成功标杆,那么后续华为与各车企合作也就有了成功范本,这就是“AITO问界”更名为“HUAWEI问界”的终极意义。而在实现“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战略上,华为所谓的生态汽车联盟也已经开始了车海战术。赛力斯之外,华为与奇瑞合作的首款新车也将在今年亮相,华为与江淮汽车的合作也有了最新进展。与车企合作,才是华为一直所押注的造车方向。华为生态汽车联盟,正在等待着“HUAWEI问界”这一标杆的重塑。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明白了上文提到的,由“AITO问界”向“HUAWEI问界”的转变,洽洽是华为绝不造车证明的意义。在上文,我们一直所讨论的是华为不会下场造车,最后一部分,来聊一下“华为不能下场造车”。有人会说,手机市场寒冬,转身造车寻求全新增长曲线,不是理所当然的商业逻辑吗?小米就是这样呀。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没有外界条件干扰。举个例子,2020年,华为销售额已经达到了历史顶峰的8914亿元,但在仅仅两年后的2022年,这一数字就变成了6369亿元,跌去2600多个亿。这两三千亿销售额主要丢在了哪里,相信各位心里都清楚,手机业务。平心而论,华为手机做的差吗?当然不差,不然也不会成为当年国内的手机市场霸主。但霸主也没用,一场制裁,让华为不得不缩手缩脚。▶ 图源:华为终端官方微博
直到今天,高通还在为华为供应4G芯片、Wifi-6和Wifi-7模块,英特尔为华为笔记本电脑供应酷睿CPU芯片,其智能座舱芯片麒麟990A,目前也是交给台积电代工。而这些,都在美国的掌控之下。甚至在今年1月底,还传出美国欲全面封杀华为的消息。对于造车这样一项动辄数百亿投入的产业,风险太大,一招不慎,华为或许就将陷入泥潭。换做是你,你敢在被外界封锁的情况下大踏步下场吗?相反,与车企合作,哪怕是如问界这般,华为几乎全面掌握主导权,但明面上是合作,那么问界就不属于华为汽车,也就规避了一部分风险。毕竟智能汽车搭载大量的芯片和智能设备等,华为在这些领域都是美国禁运的对象。在当年,就连荣耀这种核心业务华为都能忍痛出售,说明现在华为的主要目标仍然是生存,而非扩张。不是吗?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 (ID: pinpaigcbao)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条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