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奶茶的骚,闪了杭州的腰

竹筒奶茶的骚,闪了杭州的腰

转载 2023-04-13 09:56
43384
首席品牌观察
首席品牌观察

01


竹筒奶茶又被曝了。

别误会,不是爆火,是曝光。

事情是这样的,有网友拍到杭州一家景点奶茶店背后的巷子里,有员工正在清洗发霉的竹筒,准备用来装奶茶。

是的,就是最近很火的竹筒奶茶。

  图源:微博


看到霉变竹筒,一下子大家都坐不住了。

我花30块一杯拍照打卡装个逼,你就拿这发霉的竹筒来糊弄?

我要的不是奶茶,就是竹筒啊!

但转念一想,大家也得相互体谅一下,毕竟人家一天能卖上千杯,不回收清洗一下,这竹筒哪够用不是。

你总不能真让别的游客捡垃圾桶里的竹筒拍照打卡吧,对吧?

并且商家也是懂你的,知道你买它只是用来拍照打卡,干脆回收竹筒手动清洗,好降低成本更便宜卖给你。

这么一想,我愿称这家奶茶店为“业界良心”,毕竟这年代,如此为消费者着想的商家可不多了,我都要感动哭了。

对了,一天上千杯,建议查一下税。

顺带一提,马上五一假期了,这位曝光的网友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

我建议你以后少走巷子,多走正道。

毕竟人家回收竹筒那么麻烦,还坚持纯手工清洗,一定是因为热爱吧。

这是什么匠人精神。

这是竹筒版“奶茶仙人”。


02

玩笑结束,说回正题。

其实上个月我就写过竹筒奶茶了,没印象的可以去复习一下:《竹筒奶茶火了,核心还是装X》。

作为茶饮界我极其“钟爱”的新物种,竹筒奶茶可谓相当炸裂。

还不太了解的朋友,我再简单介绍一下。

现在你们面前的是:新晋网红顶流、业界良心、中式奶茶复苏者、景点智商收割机、新茶饮圈的泥石流、中国奶茶仙人、朋友圈装逼打卡的无冕之王。

简单来讲,就是只挑景点开店,满足游客装逼打卡需求的社交货币。

真·竹筒,假·奶茶。

  图源:小红书


关键它还宣称自己是在传承中国的传统竹文化。

骚,还是你骚。

这么自信的样子,轻易将我俘虏。

但卫生问题,依旧是所有餐饮企业的永恒难题。

犹记得上个月文章的评论区里,还有读者提到“看到一个阿姨在河边洗竹筒”。没想到这么快,“洗竹筒”之风就已经从苏州传到了杭州。


杭州直接破了大防。

苏州洗竹筒没人关注,杭州洗竹筒人尽皆知,还正好挑在五一假期前夕。

再带上前一阵的“美食荒漠”群嘲、西湖划船刺客事件,这可不是要在杭州GDP上砍一刀么。

竹筒奶茶的骚,闪了杭州的腰。

但从商业层面上看,“洗竹筒”还真就是个必然现象。

毕竟在任何一门商业发展中,利润永远是核心目标。而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谁还能嫌钱赚的少不是?

这几年,互联网企业都在玩降本增效那一套,说白了,就是这里省点、那里省点,尽可能缩减成本。

对于竹筒奶茶来说,竹筒回收,就是最好的降本方法。

毕竟雇个人刷竹筒一天才几个钱,反倒是买竹筒一个都要好几块。

所以这种事靠商家自律基本是不可能的,人家又不是竹大善人。

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官方监管,以及这一模式成熟后的行业共识。

只不过照这发展趋势,怕是等不到竹筒奶茶模式成熟的那天。


03

在这场霉变竹筒风波里,景点、商家、消费者三方没有胜者。

反倒最应该感谢竹筒奶茶的,是竹筒供应商。

你以为竹筒奶茶真的是在卖奶茶吗?

不,是竹筒。

天然竹筒容器,才是竹筒奶茶的最大特色。

卖奶茶的还要考虑客流量、销量,竹筒商家只负责给你供应竹筒好了。

直接B2B,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更何况竹筒这玩意儿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一批接一批长得极快,像极了割韭菜。

陆正耀来了都要自叹不如。

有媒体在线上平台搜索“竹筒奶茶”,发现月销量10w+订单的竹筒商家不在少数。

  图源:拼多多APP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销售额。

竹筒奶茶火到最后,卖奶茶和卖竹筒的到底谁更赚钱还真不一定。

本来竹筒奶茶火了,竹筒需求就激增,如今曝出“回收竹筒”、“霉变竹筒”新闻后,一旦加强监管,竹筒需求短期内只会增加,竹筒商家们笑开了花。

让我们一起感谢竹筒奶茶为我国农林产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04

在上个月的文章里,我预言它不会火过半年。现在看来,连半年也用不了。

北京南锣鼓巷密集开业的12家竹筒奶茶店,如今已经有两家扛不住关店了。

开一个月,关一个月,这速度只能说一声佩服。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比围炉煮茶凉的都快。

更关键的是,这届消费者不好骗了。

不是什么东西加了“网红”两个字,就能随意收割了。

一支竹筒,一杯奶茶你就要我30块,到底是你飘了,还是我提不动刀了?

网红产品确实是年轻人收割机,但前提是人家愿意给你收割才行。

  图源:微博


当然了,凡事不能讲的太绝对。就像竹筒奶茶好不好,也要取决于你从什么角度去看。

从商家角度看,新茶饮都已经卷成狗了,我来点创新总没错吧。

隔壁卖咖啡的都卷到寺庙了,我拿个竹筒装咖啡不过分吧?

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

前提是不要用发霉竹筒。

你从消费者角度看,去景点旅游买杯竹筒奶茶,解渴又装逼,只要30块钱就能让你收获一堆赞,可谓牌面拉满。

除了有点腻,大概没啥缺点。

这就属于自愿给你收割。

并且你喝的每一杯竹筒奶茶,都被商家用来购买更多的竹筒,直接带动中国农林产业发展,和当地GDP增长,共赴小康社会。

业界良心,就是这样的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  (ID: pinpaigcbao)


0

人喜欢

0

人收藏

0人觉得好看

爱你么么哒!

我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累计评论 0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注册
后参与讨论
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