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滴滴一下,美好出行” 的品牌初心,2012年滴滴横空出世。
然而,经过一系列整合吞并成为网约车巨头的滴滴,近年来又频频爆发出各种安全事件、压榨司机事件等,又让“美好出行”的初心蒙上了一层讽刺。
就在大众还期待着滴滴如何“改过自新”,不负品牌初心时, 7月4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号“网信中国”发布了一则通报: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短有力的措辞,引发不小轰动。随后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知名媒体也纷纷转载,无不彰显出这一事态的严重。
01
点名下架
遭舆论围攻的滴滴
一再宣传帮用户解决“打车难、打车贵”问题的滴滴,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又“激怒”了更多人。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事件,很多人可能也并不知道,原来滴滴已于6月30日在美国悄悄上市。
相较于同一天上市的奈雪的各种宣传报道,滴滴没有敲钟,也有庆祝仪式则冷清了许多。
这个颠覆了中国出租车行业,垄断了国内93%网约车市场份额的巨头,低调的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果然,7月2日,监管部门便宣布,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这次审查的重点,据业内人士分析,是行驶过程中汽车采集的道路环境信息,是否确保不会泄露到境外,甚至威胁国家安全。
这样的猜测在社交平台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随着讨论的热度不断增加,甚至还有网友发出了“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的声音。
随着事件影响的扩大,7月3日滴滴副总裁李敏回应称,“看到网上有人恶意造谣说‘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另外,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帖,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
尽管滴滴的回应还算及时,但从评论区的留言来看,网友们对这番说辞并不赞同。
“偷换概念,大家说的是道路数据”“ 交道路数据比用户数据更恐怖!”“你是觉得老美对中国公民信息感兴趣?还是中国地图感兴趣。”“被国安局调查你们也算是破了历史了”“ 我们只相信国家”……
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大众对于滴滴数据安全的担忧。作为网约车的垄断巨头,其实大众对于滴滴一直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打车确实便利了不少,但恨的是因为垄断了市场,缺乏选择,打车越来越贵。所以,事件爆发以后,消费者对滴滴的不满也越发强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4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信号“网信中国”发布通报,“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要求APP下架。
从措辞的严厉程度来看,滴滴的问题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很多。首先,在“违法违规”前面用了“严重”一词;其次,滴滴不仅是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还使用了这些个人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一直被品牌们视为撬动新财富大门的钥匙,但随着科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数据安全不仅是品牌的私产,它还事关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更关乎着国家的安全问题。
02
负面事件频发
品牌形象持续向下
在过去的4月1日“遇人节”,有用户打开滴滴准备打车时,突然手机上弹出了一条“您有一笔待支付账单”的提示。
看到这样的消息,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试着点击支付,毕竟在滴滴的设计中,如果不支付完成上一笔订单,下一笔订单就没法生成。
然而在用户按照提示点击之后,系统却显示“获取订单失败”……完全拿消费者当猴耍!
而如此糟心的体验,随后滴滴客服只给出了一句不痛不痒的回应 ——系统升级。
但即便是因为系统升级,可为什么不提前告知用户,不在晚上这种单量比较少的时间段操作,非要赶上用户集中用车的上班高峰期?难道滴滴是想趁着愚人节跟用户开“玩笑”?
然而,从一系列的事件来看,滴滴也根本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一贯的傲慢!
因为在此次事件前不久的3月14日,滴滴还发生了一次比之前凶杀案更让人揪心的司机撞死乘客事件!
原来3月14日凌晨,司机高某因没有按照乘客张某的要求拨打了电话联系,于是二人发生了争执。生气之下,司机便要求张某及其朋友下车。
带着怒火,张某下车之后,便将喝过的绿茶瓶子狠狠地砸向了高某的车。本来已经准备要走的高某,因此也被激怒,于是情绪失控便倒车撞死了张某……
尽管滴滴做出回应称,第一时间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同时谴责该次事件的行为人,但这似乎已是马后炮。而且,在滴滴的通告中,也看不到企业的任何担当,完全是一副甩锅的态度。
因为相较于以往多起恶性事件只发生在顺风车上,这一次出事的则是专职司机。
吊诡的还有,虽然这个专职司机获得了相关从业资质,然而该事故中的车辆却并未获得营运许可,并且在事故通告中,滴滴也没有向公众披露这一事实。
缺乏规范,过度追求商业化的速度,忽视长久存在的问题,也让滴滴饱受大众诟病。
然而每次出事,态度上滴滴都再三的声明会积极配合接受处罚,然而在交过罚款之后,平台的整改却往往没了下文。
从2016年5月的“24岁女教师被抢劫杀害“事件,到2018年4月的“滴滴打人”事件, 5月的“空姐遇难”事件,再到2021年3月的滴滴司机撞死乘客事件,滴滴的安全事故就没断过。
发生这么多的负面事件,按理说滴滴应该会加强平台管理,解决有可能出现的漏洞或潜在漏洞,以此来挽回品牌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口碑。
然而从问题爆发的频次来看,媒体、舆论的广泛批评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滴滴还依然是那个我行我素的滴滴。所以,当负面事件再次出现,也难怪网上舆论鲜有同情的声音。
03
“屡教不改”
滴滴的品牌初心何在
在过往的一段时间,不可否认,滴滴的出现确实整顿了出租车市场的乱象,给乘客带来了不错的出行体验证实了它的“滴滴一下,美好出行”的品牌初心。
然而,随着行业内的竞争对手逐渐消失,一家独大后的滴滴也开始出现各种负面事件,而且情节一次比一次 “严重”。
值得注意的还有,尽管滴滴处理问题的态度非常一般,但通过营销手段讲述 “美好出行”的品牌故事,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滴滴却毫不迅逊色。
比如,前不久的母亲节,滴滴上线的一支短片《时间账本》,通过女性司机的真实故事致敬每个为爱前行的母亲,就触动了不少人,甚至还让大众对滴滴的好感增加了不少。
大打温情牌的还有滴滴货运,为了增加大众对滴滴的好感,提升品牌的温情,滴滴货运特地请来了国民相声演员岳云鹏作为品牌代言人。
并同时还在社交平台上线#1001个搬家的理由#话题,以微博为核心平台发声,并在抖音、小红书进行联动,积极与网友进行互动。
透过这一系列的营销动作可以看到,对待品牌形象的塑造滴滴可谓是别出心裁,相当用心。然而讽刺的是,等出现了问题之后,滴滴却为何又显得那么迟钝,甚至态度上也明显少了很多诚意?
如此鲜明的态度对比,也让人禁不住对滴滴的品牌好感大打折扣。如果一个品牌只关心自己的利润,而忽视肩上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它必将会被大众所摒弃。
回到此次事件,对于监管部门接连两计的暴击,滴滴虽然均表示虚心接受认真整改,然而除了这几句冠冕堂皇的标准化说辞之外,如何整改什么时候整改,却并没有任何具体的信息,而这也让公众对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诚意再度充满质疑。
一次次的事故,一次次的在挑战乘客、司机和社会的底线,也越发的让“滴滴一下美好出发”的品牌初心渐行渐远。
既然滴滴不愿意“自律”戳破这个泡沫,那么等待它的将是一次更加猛烈的暴击!
首席营销官原创,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 (ID: pinpaigcbao)
1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