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谁能“取代”特斯拉?

转载   2022-07-22   16:58
0
0
0
36516

作者 | 吕敬之   编辑 | 曹 杨   来源 | 燃次元(ID:chaintruth)


高光之下的特斯拉迎来了“压迫感”。


北京时间7月21日,特斯拉(TSLA.US)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数据,从这一季财报数据来看,特斯拉的“神之光环”正在褪色。

 

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特斯拉实现营收169.34亿美元,较去年第二季度同比增幅42%,超过分析师预测的168.8亿美元;净利润(GAAP)为22.59亿美元,同比增幅为98%。

 

特斯拉的股价也随着财报的公布于北京时间7月21日美股开盘后持续上涨,截止北京时间7月22日美股收盘,特斯拉报收815.12美元/股,大涨9.78%,总市值8448亿美元。

 

然而,这份看似“洋洋洒洒”的答卷中,却暗藏危机。

 

首先,特斯拉的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幅大幅下滑,且环比双双下降。

 

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特斯拉实现营收169.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幅为42%,而上季度营收的同比增幅为81%。可见,本季度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且与上季度的187.56亿美元相比,本季度营收环比下降9.71%。

 

净利润方面,特斯拉本季度实现22.59亿美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幅为98%,而上季度净利润的同比增幅已经达到658%。而且与上季度33.18亿美元的净利润相比,本季度净利润环比出现31.91%的环比下降。由此可见,特斯拉在增收增速放缓的同时,增利也面临减速的情况。

 

数据来源/特斯拉财报 燃财经截图

 

其次,特斯拉的交付数据也令人担忧。

 

公开报道显示,特斯拉曾在本年一季度预计年度汽车总交付数据为150万辆。然而,本季度特斯拉交付25.47万辆,较上季度环比下降17.83%。上半年总交付量56万辆,如果想要完成本年度的交付预期,那么特斯拉下半年交付的总量就需超过90万辆。多位业界人士均对燃财经表示,即使是特斯拉,这一数字也依旧充满挑战。

 

不仅如此,近期特斯拉也罕见地摘下了“万年销量王”的帽子。

 

7月初,比亚迪公布了2022年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4.14万辆,同比增幅达到315%,反超特斯拉,一跃成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消息一出,话题#比亚迪销量超越特斯拉成第一#瞬间冲上微博热搜,网友也纷纷对此展开热议。有网友表示“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车的一匹黑马,国人在购物上越来越理性,非常支持国产能源车!”当然,也有较为理性地网友表示,“此次比亚迪的反超与疫情对产能的影响不无关系。”

 

CIC灼识咨询总监柴代旋分析表示,比亚迪此次的反超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今年4月比亚迪宣布停产燃油车并专注于新能源整车的生产,是全球首家宣布停售燃油车的汽车制造商。

 

“比亚迪的这项政策对企业内部和消费者都有正面的影响。对内,企业内部可以集中精力于资源在新能源领域。对外部消费者来说,这也增强了其对比亚迪新能源车的信任,促成比亚迪在今年二季度的销量急剧飙升。”

 

另一方面,疫情对特斯拉的影响明显。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在今年疫情期间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停产状态,导致了特斯拉的交付率快速降低,从而给其他车企的反超提供了机会。

 

但抛开疫情的短暂性影响,特斯拉营收、毛利率和交付辆环比的下降,均暴露了其企业运转内核或已经出现了问题。

 

资深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未来特斯拉在销量和交付上被国产造车新势力反超是大概率事件。

 

张翔总结了几个重要原因,第一,特斯拉一直坚持打造爆款车型的品牌定位,保证爆款销量和高毛利率的商业模式,这就造成特斯拉与同行比起来会有更少的产品类型。第二,特斯拉全球产能的问题。虽然特斯拉在全球有四个工厂,但实上只有美国内华达和上海工厂的产能较高。而其在德国柏林和美国德州工厂产能尚未完成提速。

 

第三,“特斯拉早期的零部件优势在消退。早期,特斯拉和松下合作生产三元锂电池,密度高于行业水平,并且因为其出货量高所以成本较低。但随着比亚迪等车企自研电池技术的发展,特斯拉零部件的核心优势在减弱。”

 

除此之外,特斯拉内部管理也陷入了裁员风波。

 

早在6月份,马斯克就发出预警,称他对经济形势“感觉非常糟糕”,并称特斯拉需要裁员约10%,且暂停全球招聘。接下来,特斯拉全球裁员的消息不断传出。

 

据公开报道,6月中旬开始,美国加州的一些特斯拉软件工程师陆续被以业绩不佳为由裁员。在脉脉上也有猎头发出消息称特斯拉中国取消了原计划在6月16日、23日和30日举行的三场在线招聘活动,取消原因尚未说明。

 

7月15日消息,特斯拉已确定在美国加州圣马特奥(San Mateo)裁减229名员工,并永久关闭该地区的某个办公室,据悉这些员工隶属于非常重要的自动驾驶辅助部门。

 

一边是放缓的营收增长与不断裁员的现状,另一边是不断成熟的国内新势力竞争对手,特斯拉的“老大”地位会因这些因素被“取代”吗?

 


01
“毁誉参半”

 

“毁誉参半”,是特斯拉老车主,对产品的直观评价。

 

先入手了Model S,后又以旧换新入手了Model X的车主萧山告诉燃财经,“我大概会像忠实的果粉无法脱粉苹果产品一样,不会脱粉特斯拉了。”

 

萧山对特斯拉忠实的原因,或与其自动驾驶曾让他“逃过一劫”密切相关。

 

萧山在去年驾驶特斯拉Model X从广州回深圳,行驶速度大概在110km/h左右。忽然,萧山的右侧有一辆车向他逼近。

 

据萧山回忆,那辆车行驶速度应该超过了130km/h。不过,因为该车辆从右侧死角逼近,一直到车身离萧山很近他都没有察觉。幸亏当时,特斯拉系统疯狂萧山右侧来车。就在他想要看右侧后视镜的时候,自动驾驶已经将他的车向左转向,同时右侧的车擦着萧山的车身驶过。“如果没有自动驾驶,我肯定撞上了。”萧山说道。

 

萧山对自动驾驶的偏爱得到了同为特斯拉车主、资深汽车媒体人buzz的认同。“特斯拉的驾驶习惯、系统用法和其他能源车会有细微的差别。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这些消费者就会一直选择特斯拉。就像苹果用户很难换安卓一样。”

 

buzz进一步表示,特斯拉开创了车载OTA系统的新纪元。这一设计的出发点是消费者需求,而不是为了酷炫去增加一些对操作性没有实际帮助的设计。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软件升级也为迎合中国市场做了本土化设计。如,特斯拉系统最开始并不兼容抖音或者KTV等娱乐类软件,但在升级后都实现了兼容。”buzz补充道。

 

对于特斯拉的软件能力,中信证券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从拆解Model 3看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中,总结称,“将汽车硬件标准化,通过软件来定义汽车的思路显示的淋淋尽致。除此之外,特斯拉还将一些电气化的部件尽量芯片化。如采用大量HSD芯片代替继电器和保险丝,可靠性高还可以编程。”

 

图片来源/中信证券 燃财经截图

 

然而,智能化先驱的特斯拉也因其智能化的不足常常被车主诟病。

 

“我的车整体配置下来价格是92万元,但使用体验真的让我觉得不值这个价钱。”一位Model S车主告诉燃财经。

 

据了解,该车主的Model S购于2019年左右,在第一年里系统就崩溃了五六次,且都是在行驶中忽然黑屏。“这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除此之外,新能源车的通病“续航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特斯拉当中。“虽然我没有数据统计,但特斯拉在冬天的续航感觉只有夏天的一半。”该车主补充道,

 

事实上,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曾在知乎上发布过关于特斯拉Model S标准续航能力的测试。官方续航数据为490公里的Model S,在两种路况上做出的续航测试结果分别为:一是在“城市+高速”工况路测,最终续航为306公里。二则是模拟冬季零下“15度+高速”工况路测,结果其最终续航仅为147.2公里(3%电量),也就是仅为官方续航数据的30%。

 

一位生活在东北的Model Y车主吐槽称,“冬天去机场接人,来回110公里的路程,去的时候93%左右的电量,回来只剩5%。”

 

“其实,系统崩溃、极端天气的续航不足,甚至是自燃都是近年来新能源车的‘通病’。但是,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的‘鼻祖’,售价较高且一直对其产品能力有持续性的营销。因此,消费者对这些问题的容忍度会更低。”汽车分析师小宇表示。

 

或许正如上述车主所说,产品不符合这个价位带给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才是一切诟病的根源。

 


02
SUV或成关键?

 

 被消费者诟病的同时,特斯拉面临的行业压力也不容小觑。

 

“从目前中国人的开车习惯来说,SUV是最受欢迎的车型。”buzz表示,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爆款”Model Y是一辆SUV。

 

数据佐证了buzz的说法。威马汽车曾在其上市招股书中披露过中国不同车型的增长速度,2016-2021年,SUV的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了319.3%,而同时期轿车的年复合增长率仅为59.8%。

 

图片来源/威马招股书 燃财经截图 

 

尽管Model Y成为了特斯拉在国内SUV车型的爆款,但是在SUV的矩阵和售价多元化上,特斯拉却似乎略逊一筹。

 

据汽车之家统计,截止目前特斯拉在售的SUV只有2款,售价31.69-41.79万元人民币的Model Y、售价93.99-99.99万元的Model X。而以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为例,比亚迪在售SUV有5款,售价区间更是从9.28-33.98万元不等。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更是在上市之初就开始布局SUV。

 

其中,理想目前上市的两款车型均为SUV,售价在35-45万元之间。蔚来销量较高的ES8和ES6系列售价在35-60万元之间。尽管相较于前两者,小鹏在SUV的速度略慢,但其已经拥有了G3i,并即将在8月启动预订新款SUV G9。

 

然而,尽管在车型数量上,特斯拉确实不如国产新能源汽车,但在销量上,似乎并没有“输”得太惨。

 

据乘联会公开数据,2022年上半年,只有比亚迪63万辆的销量远超特斯拉中国的19万辆。而被赋予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上半年销量依旧停留在5-7万辆之间,与特斯拉的差距较大。

 

数据来源/乘联会 燃财经制图

 

小宇表示,从销量来看,特斯拉较国内车企确实存在很大优势。但如果从增长幅度来看,比亚迪上半年销量同比增幅已经超过300%,小鹏和理想也超过了100%,而特斯拉增长仅仅在50%左右。“从数据可以看出,特斯拉销量增速在爬坡,而国内车企可以利用多款SUV、尤其是价格在30万元及以下价位的车型,实现‘弯道超车’。”

 

柴代旋对此表达了相同观点。“在SUV赛道与特斯拉进行错位竞争,是目前造车新势力打造差异化优势最有利的一个定位。”

 

“未来,随着国产新势力车企自身产品与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供应链能力逐渐强化,或有望实现全面反超。”柴代旋补充道。



03
整车生态是“完胜”内核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是时候感受到压力了。

 

“从整体行业布局来看,国内已经出现一部分造车新势力对特斯拉实现了‘反超’。”小宇对燃财经分析道,“车企的竞争不能只看销量和款型,供应链和生产生态的布局才是长久竞争力的核心。”

 

柴代旋也称,以比亚迪为例,其与特斯拉一样,既向上游扩张,组建自己的三电研发体系;同时也在向下游布局,采用直营模式越过传统经销商,在核心零部件上构建一体化供应链。

 

柴代旋进一步指出,目前,特斯拉旗下拥有汽车、能源生产及存储等业务。比较来看,比亚迪“有过之而无不及”——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拥有太阳能、储能等产业链;电子领域,比亚迪自研汽车智能系统。

 

“尤其在新能源车非常重要的三电领域自研上,比亚迪凭借先发优势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柴代旋称,比亚迪是行业老兵,深耕电动车技术多年。在电动车三大环节,“电池”、“电机”、“电控”,几乎全部实现自研,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也持续大幅提升。而相比之下,目前特斯拉的“电池”、“电机”、“电控”仍然依赖于外部采购。


不过,尽管在三电领域,国内新能源车企存在一定优势,但在自动驾驶和智能自研领域,则是特斯拉更胜一筹。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研究技术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马斯克本人对技术的前瞻性和更早的布局。特斯拉开始研究自动驾驶的时候,国内对这项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buzz坦言。

 

但buzz也表示,国内近年来在能源车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从我个人的驾驶体验感来说,小鹏自动驾驶的精准度有很大的进步。包括对行人、车辆、马路边缘等移动和非移动物体的识别精准度的提升。”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前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君毅则表示,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的布局是特斯拉产品的重要卖点,但未必是比亚迪、五菱等车企的卖点。“因此,比亚迪等车企目前只需要做到‘不拉垮’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长远考虑,智能和芯片的研究布局是不可或缺的。”但张君毅也直言,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同样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抛开技术缺陷,法规对自动驾驶的尚不明确的规定是所有新能源车企共同面对的问题。

 

柴代旋补充表示,由于缺乏使用中国场景数据的能力,特斯拉完全依靠视觉感知的全自动辅助驾驶(FSD)无法顺畅跑通高速路段。与此同时,受国家数据安全要求,特斯拉在华数据不能“出国”,这意味着特斯拉要适配中国场景需要在中国“重建”组织。

 

同时,国内新势力在自动驾驶领域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布局。如,比亚迪与国内顶级的自动驾驶供应商Momenta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布局智能驾驶领域。蔚小理也在不断增加自动驾驶研发投入。百度、小米等为首的互联网企业更是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从智能领域入手开始入局造车。

 

除了供应链和自研技术,消费者心智也是国产新势力车企的优势。

 

“国人对国产品牌认可度的加深,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会给国产新能源车加成不少。”小宇直言,新能源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国有品牌在建厂、政府合作中会有较大的优势。

 

但同时,张君毅也犀利地指出另一个重要的问题,“相对来看,特斯拉是目前为止一直保持增收和增利的纯电车企。”

 

张君毅进一步分析,这是因为特斯拉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品牌影响力,以及自研实力,因此其费用和成本的杠杆效应更加明显。“如何做到增收也增利,是未来国产能源车需要做的重要的功课。”

 

对于未来国产能源车是否能超越甚至“取代”特斯拉,多位分析师均表达了较为乐观的看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国产车未来三到五年之内达到和特斯拉并肩的水平是可以实现的。尤其是在国内较为突出的国产动力电池和激光雷达领域,甚至可以实现“局部反超”。

 

资深汽车分析师林涛也表示,国产车全面“反超”特斯拉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问题,是时间。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