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果冻大王,“死”于养生?

转载   2022-12-29   09:13
0
0
0
59636

辣条、果冻、娃哈哈,可谓是不少80后、90后的三大童年集体记忆。


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辣条依然活跃在很多年轻人的必选零食,甚至还跑出了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卫龙。


娃哈哈更不必说,不仅至今热销,更是早已从最初的儿童营养液品牌,一跃成了年营收高达四五百亿元的饮料巨擘。


  图源:喜之郎食品旗舰店


相比之下,果冻的处境就颇显尴尬了。且不说继续引领消费潮流,就算是此前一度坐拥中国果冻市场份额70%的果冻大王喜之郎,也不得不面临丢失超市C位的尴尬。


作为红极一时的三大“国民零食”,为何偏偏只有果冻没人爱了呢?



01

被追捧成果冻大王


在被打上“怀旧零食”、“童年记忆”的标签之前,其实喜之郎是有过挺长时间风光的。


时间拉回到1985年,彼时果冻之于国内的消费者确实还是个新奇的存在。


不过,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第一家果冻企业天津长城食品的顺利诞生,却也成功开启了这个小玩意向亿级消费市场的进化之路。


尤其是第二年,深圳市琼胶工业公司推出的SAA牌果冻,一举在消费市场引发轰动,更是点燃了不少地方兴建果冻厂的热情。


“喜之郎”的创立是在1992年,不过入局果冻却是在1993年。


彼时毕业于食品工程专业的李永军,正是因为看到了果冻市场的巨大商机,所以便和几个兄弟一起凑了40万元,扎进了这个行业。


尽管当时各地已经有了不少果冻厂,但由于果冻行业的进入门槛低,再加上技术含量也不高,所以整个行业当时的市场竞争也比较混乱,当然更没有跑出一个明显领先的品牌。


  图源:喜之郎食品旗舰店


随着入局者不断加入,到了1996年,家庭果冻作坊遍地开花。资料显示,仅广东省的小地方就有100多条生产线。


彼时的喜之郎,虽然已经成立多年,但其实也还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性品牌。所以为了扩大知名度,从1996年开始,李永军就率先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不断强化“果冻布丁喜之郎”这个概念。


在媒介渠道不多的当时,央视的广告就是最好的招牌,所以抓住央视广告东风的喜之郎,随后自然也是名利双收。


名气上来之后,为了扩大市场,喜之郎更还“开创性”地把果冻由儿童零食向年轻人的休闲零食转变。


这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国内火爆时,喜之郎邀请陈龙和霍思燕“翻拍”的泰坦尼克号经典名场面的广告短片。


  图源:网络


尤其是两人手持喜之郎的新品“水晶之恋”,在船上的深情对视,更是触动了不少热恋中的年轻情侣。


借由这支深情的广告,喜之郎的新品“水晶之恋”随后不但成为爆款,更是帮助喜之郎成功地打开了成年人的市场。


在广告上尝到甜头的喜之郎,之后又陆续推出了“果冻,我要喜之郎”“我要当太空人,爷爷奶奶可高兴了,给我爱吃的喜之郎果冻”等许多耳熟能详的广告。


在广告+新品的组合拳之下,引发消费市场轰动的喜之郎果然也成了果冻市场的一哥。资料显示,在1998年时,喜之郎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达到70%。



02

陷入争议的果冻


喜之郎在消费市场的成功,很快也引发了休闲食品行业的又一次“跟风”。


2000年以后,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旺旺、亲亲、雅客、佐佐、徐福记等许多食品饮料品牌,都开始竞相入局果冻赛道。


为了“抗衡”喜之郎,一众品牌更是开足马力,从产品口味,到果冻形态,再到包装设计等等,都展开了新颖且个性的多元化尝试。


不过就在一众品牌纷纷在果冻赛道拼得头破血流时,有关果冻对健康威胁的负面报道也开始充斥市场。


  图源:蜡笔小新食品旗舰店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果冻对儿童生命安全的“威胁”。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不完全名单中显示,自2001年4月至2005年2月间,至少有13名儿童死于吸食果冻窒息。其中,最小的只有8个月,最大的也才刚满8岁。


更让人痛心的是,此后几年,哪怕是近年,这样的悲剧仍不时在上演……


那么好端端的一个零食,怎么就成了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潜在隐患”了呢?


细说的话,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传统的小杯果冻撕开封盖后,果冻往往会被粘在塑料外壳中,需要进行挤压、吸食才能吃到。在这个过程,如果稍有不注意,果冻就有可能被吸入喉咙。


另一个是,果冻进入气道后很难被排出。众所周知,果冻的外形软软滑滑,吞食的过程会随着气管的伸缩而变化,而儿童因为气管较细,所以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把气道完全堵死。


除了这种直接对生命造成安全隐患以外,围绕在果冻身上的另一个争议还有“不够健康”。


比如2012年,有传言称果冻、老酸奶中可能含有工业明胶,更是直接让整个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之中。


后来尽管多方辟谣,但根植消费者心智的“刻板印象”,却还是让果冻产业备受打击。


  图源:网络


再加上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蜡笔小新、雅克等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使用有毒明胶原料,这就更加剧了消费者与果冻之间的隔阂。


受此影响,当年蜡笔小新的净利润还断崖式同比下滑了96.6%;2015年开始至2021年,又连续亏损了7年,最多的时候一年亏掉了6.02亿,期间甚至多次依靠变卖资产“续命”。


作为行业一哥,尽管喜之郎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然而负面事件带来的影响却也让其“深受其害”。


资料显示,2012年后,喜之郎业绩的增速开始放缓。2016年,喜之郎的销售额下滑幅度在30%至40%左右。



03

“养生潮”下没人爱果冻


国内果冻行业的发展放缓,其实也并非是从负面事件的出现才开始显现。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中国果冻的零售销售额从2010年的94亿元增至2014年的12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


而作为对比,据商务部发布的《消费升级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2006年至2016年十年中,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从4240.36亿元增长至22156.4亿元,增长幅度达422.51%,年复合增长率为17.98%。


所以,在零食大市场整体表现非常强劲的大背景下,再去看果冻的表现,就会发现,果冻的掉队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


  图源:三只松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果冻没有跟上整个零食行业的增速,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果冻产业的快步奔跑呢?


如果站在消费端的角度来看,果冻之所以被消费者遗忘和抛弃,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外观包装设计上,过于低龄化。市面上的不少产品,一直以来使用的大多都是卡通、可爱的元素,甚至像喜之郎还推出过果冻小书包,这显然不符合成年人的消费偏向。


其次,休闲零食的崛起,遏制了果冻的进一步壮大。休闲零食市场,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对象,早已不止辣条、果冻、娃哈哈,不断涌现的网红零食和各种食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选择。


最后是,“养生潮”之下,果冻的“健康”概念明显不足。尽管果冻的命名里含有“果”,然而在不少消费者的认知里,过去多年果冻频频使用香精、色素的事实,却也让其主动与“健康食品”脱了钩。


再加上年轻人对 “健康的焦虑”,于是不少快消品牌为了迎合年轻的消费者,纷纷打出了零糖、零卡、零添加等口号,并推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养生”产品。


比如三只松鼠推出过多款养生零食,王老吉推出了两款“养生奶茶”,汉口二厂上线过玻尿酸气泡水“哈水”,号称1瓶气泡水中添加68m玻尿酸,能喝出水光肌……


近年来这种风潮更是愈演愈烈,甚至还出现了技术养生流。而为了“抓住”年轻人,品牌们也是绞尽心思。


  图源:网络


例如新希望乳业,以奶茶中的珍珠、脆波波为灵感,研发出了“能嚼着吃的益生菌”。


而新的消费趋势的袭来,一方面在带来新的消费契机的同时,另一方面还催生出了新的消费行业黑马。


比如主打“0糖0脂0卡”的元气森林,一年卖出了10个亿;标榜 “好吃不胖”的王饱饱在2019年的“双11”就把桂格、卡乐比等老牌麦片甩在了身后……


新消费浪潮滚滚,所以当这些精准捕捉年轻人需求的品牌,一次又一次的引发野性消费时,留给果冻的空间也就只能越来越小。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  (ID: pinpaigcbao)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