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少卖4万吨辣条,卫龙怎么了?
五毛钱一包的辣条,是不少80、90后小时候最为上头的美食之一。
不过,如今随着和卫龙一起成长起来的许多80、90后不再嗜辣嗜甜嗜重口味,这个童年的集体回忆也似乎正在失去吸引力。▶ 图源:卫龙美味微博
近日卫龙发布的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就出现了多个一反常态的“佐证”——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跌,营收同比下降3.5%至46.32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81.7%至1.51亿元,更是将这个问题暴露在了明面。不仅如此,2022年卫龙主要产品的销量,也均较上年有所减少。其中,卫龙最为倚重的调味面制品,也就是俗称的辣条,更是少卖了43041.1吨。如果你是卫龙产品的忠实粉丝,大概率会记得,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曲折之后,去年12月15日卫龙终于在港交所如愿上市。不过那一次,在资本市场里的卫龙,却并未有像它一直以来频频登上热搜的营销那么出彩。甚至上市即破发、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大跌8.86%、连续三天下跌等,更是让不少此前心心念80、90后童年记忆从而参与申购的网友,吃了一记闷棍。之所以如此割裂,原因无它,辣条一哥的“颓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确切地说,卫龙的滑铁卢,其实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经表现了出来。▶ 图源:卫龙美味微博
据其此前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卫龙的营收分别为33.85亿元、41.2亿元和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9.1%,也远超过休闲零食行业同期4.2%的年均增长水平。但在闯关IPO的最后关键期,卫龙的业绩却突然变脸了。资料显示,2022年上半年开始,卫龙的归母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变为亏损2.61亿元。而这也是卫龙以往招股书披露的公开业绩中,首次出现亏损的情况。与业绩变脸一起的,还有资本对卫龙估值的爆杀——在2021年,卫龙第一次引入外部资本时,凭借“辣条第一股”的概念曾被炒600亿元估值,但在上市首日其估值却仅有200亿左右。通常来说,一个公司的估值表现不给力,背后的根源要么是大环境不佳,要么是自身业绩不符合预期。很显然,卫龙的变脸,后者或为关键因素。这一点,在近日卫龙发布的2022年财报中也能得到印证。其财报显示,2022年卫龙共实现收入46.32亿元,同比下降3.5%。年内利润为1.51亿元,同比下降81.7%;年内经调整净利润9.13亿元,同比仅增加0.6%。▶ 图源:卫龙美味微博
值得注意的是,卫龙的三类主营业务,即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较上年度销量都有所减少,分别为少卖了43041.1吨、6175.8吨和1125.3吨。结合其财报和招股书来看,其实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卫龙辣条在销量上第一次出现下滑。曾经不少80、90后的“童年必备”零食,还能再香吗?卫龙的业绩波动虽说剧烈,但毕竟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是直接接触,所以感知也就没那么明显。不过,作为产品的直接触达者,最近几年卫龙越来越贵的价格,却是实实在在地被感受到了,特别是最近一两年,卫龙还因为涨价问题多次登上热搜。资料显示,过去几年,卫龙辣条产品的价格已由14.8元/千克涨至18.1元/千克;蔬菜制品由27.3元/千克涨至31.1元/千克;豆制品等更加离谱,已从29.7元/千克飙升至36.2元/千克。实际上为了拉动业绩,卫龙不光对产品进行了涨价,在包装上也是紧跟当下的消费潮流,比如现在卫龙辣条的包装上就打出了“0甜蜜素”、“0反式脂肪酸”的字样。不过从结果来看,换包装的做法,虽然稳住了卫龙营造出的健康、高端的形象,但这也把营销上的支出明显抬升了一个层次。▶ 图源:卫龙美味微博
比如从2019年到2022年,卫龙的销售费用就从2.8亿元,增长到了6.3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也从8.3%上升到了13.7%。尤其是在2022年,卫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对比上一年,更是增加了1.1亿元左右,其中光是推广和广告费用就增加了6000万左右。所以综合这两项来看,品牌营销费用的增加,最终的买单者无疑都落在了消费者身上。更重要的是,卫龙转嫁成本压力的做法,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尤其是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卫龙的辣条影响最为明显,资料显示,卫龙辣条的营收从2021年同期的29.18亿元减少6.8%至27.19亿元。而辣条又恰恰正是卫龙的绝对支柱,所以过度依赖辣条业务带来的风险,随着销售的下滑也会直接反映在财报上。更何况,现在的辣条消费市场,可供选择的品牌也不止卫龙一家。就像在“90后最爱吃的辣条大盘点”的话题下,良品铺子、佳龙、源式、百草味、麻辣王子、卫龙、KK星等也都是推荐榜上的常客。▶ 图源:良品铺子微博
所以对卫龙来说,不光是这个赛道上的竞争者越来越多,失去的或许还有“情怀”加持的影响,因此要想借助涨价来解决营收和利润的下滑问题,长久来看显然并非良策。之所以有大量玩家涌入卫龙的业务,其实这跟辣条等的生产门槛不高、毛利较高都有关系。就拿卫龙来说,经过2022年1月至4月的两次发布产品调价通知后,卫龙的毛利率已由 2021年的37.4%提升至2022年的42.3%。这样的水准,比同为休闲零食赛道的三只松鼠(毛利率常年不超过30%),明显高出一大截。即便是毛利率在55%—60%的周黑鸭,扣除掉门店等费用之后,净利率也不如卫龙。可以看到,跟零食行业的同行们相比,做辣条无疑是一门更赚钱生意。也正因如此,所以进入卫龙赛道的玩家也在不断增多。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国内新增辣条相关企业分别为226家、577家、745家、870家、565家。目前,国内有近3000家辣条相关企业。低门槛的辣条愈加内卷之下,对于卫龙来说,显然只有辣条这一根支柱并不足够。毕竟跟消费者讲情怀可能有点用,但跟对手,跟资本市场讲情怀只能输得更惨。▶ 图源:卫龙美味微博
所以单一的辣条故事不好讲了之后,可以看到卫龙从2014年起,也开始了休闲化的转型之路,比如先后推出过魔芋、干脆面、自热火锅“背锅侠”、酸辣粉、“自来熟”辣条火锅等多个产品。不过从市场的反馈情况来看,除了魔芋等蔬菜制品的反响还算不错之外,其他产品并没有在消费者中砸起水花。有意思的还有,相较于营销上的大手笔支出,卫龙对研发的态度明显要更为冷淡。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2022年上半年,卫龙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7.3万、337.6万、549.7万和693.4万,仅占总收入的0.3%左右。而如此低的研发费用,要想推出有护城河的新品,所以这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不过这似乎也从侧面说明了,卫龙对于这些所谓的“新”品类,也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更为尴尬的是,这些新品,不光定价远远超出了辣条,而且在口味上也更辣或“怪异”,已经远远超过了小学生的接受程度。曾经依靠俘获小学生起家的辣条品牌,如今却又一步步抛弃小学生,所以当童年记忆的光环消失了之后,卫龙的情怀牌又该怎么打呢?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 (ID: pinpaigcbao)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