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成“窑子圈”?擦边营销真的别太过了
本文系首席营销官入驻KOL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顶尖广告(ID:idea140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朋友圈广告是越来越野了。每一个没有发朋友圈的日子,都在悄悄努力,然后恶心所有人。谁敢想,现在刷朋友圈竟然像逛“窑子”,主打一个刺激。有网友分享自己看到的离大谱朋友圈广告,没想到一声落下,网友连声应和。大家就地成立“受害者联盟”,对朋友圈广告发出了忍无可忍的控诉。
主要分为两大派,第一派“擦边派”。
明明是小女孩的设定,大胸细腰、粉嫩皮肤、性感身姿一个都不少。更怪异的是,还长着满脸络腮胡,全身都是密密麻麻的毛,能够随机吓死几个密恐人士。想问下设计师是不是对宅女有什么误解?我们社恐i人不爱出门并不代表就是邋里邋遢的。好奇的网友点击进去,瞬间被“找老婆要从娃娃抓起”的炸裂剧情设定点燃了怒火。广告故意丑化和性化幼女形象,充满了浓厚的恶趣味,实在令人不适。不少游戏品牌打着“找不同”的旗号,引人浮想联翩想入非非。明明是招聘,却整出了职场“选妃”的既视感,充斥着对“女秘书”职业的刻板印象。
甚至还有直接开擦的,背着老公大玩“禁忌之恋”,真是野啊baby。还有一些看图就能意会的,对不起不能我一个人被辣眼睛。
这些广告大部分以男性视角出发,通过诱导文案和画面引人遐想,大打擦色情边球,疯狂在“涉黄”的边界试探。品牌不玩擦边,走的是将所有人智商在地上反复摩擦的野路子。
就像甩不掉的牛皮癣般的存在,根本无法逃离视觉污染。以《咸鱼之王》为例,靠着集擦边和降智于一体的辣眼睛广告画风,在游戏界杀出了一条血路。一大堆玩家喊着“不玩了不玩了”,指责《咸鱼之王》是骗子。这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解释游戏规则,充分调动关注的好奇心,营造两极反转。目前,《咸鱼之王》这个系列小广告已经更新到20多集,开创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广告风格。通过朋友圈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咸鱼之王》斩获了过亿流水,成功登上微信小游戏榜单TOP 1,巅峰时期月活一度达到1.26亿,仅次于1.4亿+的王者荣耀。不得不说,《咸鱼之王》的朋友圈广告把用户心理拿捏得十分到位。尴尬浮夸的剧情演绎,让人眉头紧皱脚趾抓地,惹人讨厌的同时也意味着也成功引起了大众的注意,真正达到了广而告之的目的。对于选择投放朋友圈广告的大部分品牌来说,现阶段打开市场知名度才是亟需解决的品牌难题。只有用尽一切方法引起大众的关注,才能触达非核心游戏玩家,盘活点击率和曝光率,壮大“路人盘”。因此,带有猎奇、情色等博眼球的内容,就成为了众多朋友圈广告的绝佳切入点。通过挖掘人的本性弱点,用欲撩拨,用奇诱惑,迅速收割流量。在短视频平台,这些炸裂画风的朋友圈广告成为鬼畜恶搞的素材,给品牌输送二次话题讨论热度,实现黑红也是红。从营销角度看,用低成本撬动高传播,朋友圈广告着实赢麻了。
一直以来,朋友圈广告由于投放成本和准入门槛低,在大众的心中普遍存在着“廉价低端”的印象认知。相比正儿八经的常规广告大片,朋友圈广告自然是上不了台面的。尤其各种擦边球、毁三观的小广告盛行,进一步加剧标签化效应。细心的朋友应该会留意到,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大牌“闪现”朋友圈了。诸如爱马仕LV、宝马奔驰等等高端品牌,也开始放下高姿态,融进大众的朋友圈。当然,和擦边降智的广告不同,大牌在朋友圈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品牌格调,多见于新品发布、节日大促等等营销场景。对于大牌来说,不需要剑走偏锋吸引点击率,而是要诠释品牌价值,扩大品牌辐射面。在朋友圈投放,财大气粗的大牌一改以往的精准推送策略,利用广撒网的方式出击,最大化实现品牌曝光。奢侈品牌与普通打工人的错位匹配,往往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掀起话题讨论度。在社交平台上,被奢侈品牌“光临”朋友圈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谈资,引发自来水式传播,最终助推品牌声量增长。由此可见,小而美的朋友圈广告位不可小觑,利用得当,营销事半功倍。当然,把握好朋友圈广告的边界和尺度,才能成为品牌营销助力的引擎。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