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大模型手机密集下场:华为、荣耀、OPPO、vivo、小米杀疯了

原创   2023-11-06   10:16
0
0
0
14688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不出意外,AI大模型浪潮卷到了智能手机领域,智能手机厂商争先恐后地自研AI大模型或者联手AI大模型厂商,挖掘智能手机与AI大模型的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


10月26日,荣耀CEO赵明官宣新机荣耀Magic6的部分信息。他表示,新机将会搭载全新骁龙8Gen3以及荣耀自研的7B端侧AI大模型( 7B指的是70亿参数规模)。


10月16日,vivo官宣将发布自研AI大模型矩阵,其中包括十亿、百亿、千亿三个不同参数量级的5款自研大模型,全面覆盖核心应用场景,这些大模型将会在vivo新操作系统OriginOS 4中被首次应用。


10月11日,OPPO宣布基于其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打造的新小布助手1.0 Beta 版尝鲜体验正式开启,升级后的小布助手将具备 AI 大模型能力。


更早之前,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全面拥抱AI大模型,并表示目前手机端侧的大模型已经初步跑通,小爱同学也升级了AI大模型并开启邀请测试。同样地,华为宣布手机系统接入盘古大模型,开启内置大模型的语音助手小艺的众测,还发布内置AI大模型的新机华为Mate60系列。


可以预见,未来大模型手机将会越来越普及,并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流趋势。


大模型厂商与手机厂商共舞


用户需求的变化、技术进步的支持、市场竞争的压力,无一不催促手机厂商研发大模型手机,而大模型厂商也有意拓展更多行业,实现行业大模型的落地。


对于AI大模型厂商来说,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是技术落地的必由之路。因为通用大模型有广泛的适用性但缺乏行业深度,在垂直领域几乎提供不了高价值的服务,所以大模型厂商积极地落地于智能手机、智能学习机等硬件领域。


一来:通用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非常耗费资源,会产生巨大的运营成本,而用于智能硬件的大模型,模型参数少,训练调试、优化和实施的成本更低。二来,大模型厂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和算法,这将使得客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和部署AI模型;三来,进军智能硬件领域可以帮助AI大模型厂商扩大其市场份额,增加竞争优势。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手机产品创新匮乏,整个产业链经历大滑坡,而拥抱大模型技术可以增强手机的图像识别和处理能力、加强语音交互能力、支持辅助功能和智能辅助,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提高企业竞争力。


AI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方面,表现出高度准确和广泛的泛化能力,融入手机系统能够增强手机性能,而且随着AI算法的进化,大模型手机能够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千人千机”。


一面是,AI大模型厂商积极挺进硬件领域(智能手机、智能学习机),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另一面是,智能手机厂商加紧拥抱AI大模型,以提高手机性能,增强差异化优势。在大模型厂商与手机厂商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模型手机的探索已逐渐从技术研发阶段进阶至应用及产业布局阶段。


总之,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的共识是把大模型带到手机上,但在战略布局、实现路径上各有想法,研发和生产的进度也不一样,这场大模型手机“新战事”有点看头。


华为“先行”


在其他手机厂商还在摸索大模型落地路径的时候,华为早早发布了大模型手机,先人一步迈进“大模型手机时代”。


华为能够快速而且有序地研发和生产大模型手机,得益于长远的战略目光、强大的研发团队、高效的生产工艺、卓越的项目管理以及持续的创新和迭代,这些因素相互支撑,使得华为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技术方面,华为高端手机技术和AI大模型技术“两手抓”,为大模型手机的研发提供技术力支撑。在手机制造技术方面,华为手机芯片、手机系统等自研技术国产化率超90%,华为Mate60系列就是技术实力强劲的外在表现。


在大模型方面,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包括盘古 NLP 大模型、CV 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科学计算大模型。不得不说,华为大模型手机声量越来越高,与其密切关注新兴技术并持续投入掌握这些新技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相关。


从HarmonyOS 4系统全面接入盘古大模型,成为全球首个嵌入了AI大模型能力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到旗舰手机出现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实现的“智慧搜图”功能,华为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路上。


在产品方面,华为是国内率先将大模型能力融入智慧助手(华为小艺)并面向消费者落地的手机厂商。华为小艺融合了盘古自然语言大模型、盘古视觉大模型和盘古多模态大模型,最高版本高达1000亿参数,于今年9月开启众测,首批支持机型为Mate 60系列手机。


此后,在华为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还透露:“拥有大模型加持的鸿蒙 4.0 在发布一个多月后,升级用户已经超过 6000 万,成为史上升级速度最快的鸿蒙操作系统版本。”


技术力和产品力是发展大模型手机的重要资源,而在智能手机技术、大模型技术方面,华为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实力,能够通过整合先进智能技术和硬件产品,提供性能卓越的大模型手机,提升自身在大模型手机领域的竞争优势。


当然,“国货之光”的标签也是华为大模型手机能够快速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建立消费者对华为产品和服务的信任感,使其与其他“友商”区分开来,并吸引更多消费者,助力其市场份额“瑶瑶领先”。


小米“渐进”


和华为一样,小米也走在进军大模型手机的路上,虽然它在大模型面向智能手机终端的部署进步不算快但攻势猛,并且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效。


据了解,小米自研的 13 亿参数端侧模型已经在手机端跑通了 Demo,而且部分场景效果可以媲美 60 亿模型在云端的运算效果。另外,在数据层面,小米自己挖掘整理的训练数据占比达到了 80%,其中小米自有的产品和业务数据量达到 3TB。


10月26日,小米澎湃OS暨小米14系列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还宣布:“小米的集团战略将从“手机X AIoT”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同时强调,新战略将以人为中心,把人车家全生态进行有机整合,而承接新战略的关键是小米澎湃OS。”


需要注意,小米澎湃OS是史上最大规模底层重构的操作系统之一,在AI大模型方面也进行了深度植入。使得小爱输入助手具备AI大模型的文本创作能力、AI扩图能力,这些功能在小米手机14系列均有体现。


至此,小米在大模型领域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也透露出其“猛攻”大模型的态度。


一方面,小米宣布全面拥抱大模型,不仅积极组建AI大模型团队,还不断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如此高度重视人才储备和技术投入,有益于提升小米创新能力、技术领先优势、降低风险,也为其在大模型领域取得进步提供了保障。


4月份,小米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AI领域相关人员超1200人,而且该团队的负责人是小米技术委员会 AI 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栾剑。在此之前,小米的AI相关团队已建立了视觉、语音、声学、知识图谱、NLP、机器学习、多模态等AI技术能力。


在研发投入方面,小米坚持“技术为本”,为实现技术创新不遗余力的“撒币”。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为162亿元,今年的研发投入预计超过200亿元。而未来五年,小米预计研发总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另一方面,小米明确研发方向,主攻大模型技术的“轻量化”和“本地部署”,力求软硬结合、生态连结,追求手机端大模型的方案的差异化,创造独特的产品优势。


众所周知,从多任务需求、网络速度和云计算发展、应用生态的变化以及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等方面来看,大模型手机“端云一体”是大势所趋,它涉及到用户体验、用户隐私,是智能手机厂商布局大模型手机领域的关键点。


对此,小米选择端云结合,端为主云为辅,将大模型部署到端侧信息不用上传到云端,所有计算都在本地进行,从根本上保证用户隐私不被泄露;另外,小米通过调整模型结构和参数大小,适配各种芯片在内存和算力上的特点,实现大模型与硬件产品的最佳融合。


总而言之,新的竞争格局迫使小米强化自身在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化打法,以期在强敌环伺的大模型手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冲击下一个增长高地


从当下市场现状来看,智能手机市场疲软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潮电智库统计2023年Q2全球畅销手机TOP20总销量为1.45亿部,同比2022年Q2的1.57亿部,下降7.6%。整体来看,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仍处于持续下跌的状态。


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 产业创新成突破关键,而大模型技术有可能是那一颗“回春丸”。


首先,AI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有望推动手机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吸引新一代消费者换机。AI大模型技术赋能下,使得智能助手更加强大和智能化,使得手机的摄像头具备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使得手机的摄像头具备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


其次,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积极将AI大模型融进产品功能或产品生产中,对于驱动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模型手机不仅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便利,也能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还能为智能手机厂商创造商机和竞争优势。不过,大多数玩家都还停留在研发阶段,真正量产的大模型手机产品并不多,未来智能手机厂商还将面临许多问题,需要不断进行解决。


再有,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模型手机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创新空间。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的价值有望被重新定义,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先进、更智能的智能手机出现,从而激发市场的活力,加快消费智能手机产业的复苏节奏。


种种迹象表明,大模型手机是下一个产业增长高地,已引发了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新一轮技术角逐。未来,更多智能手机厂商将竞相推出更具创新性和功能性的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引领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也将筛选出一批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强大的优胜者。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