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首席营销官

正常登录

短信快捷登录

忘记密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极速注册

第三方登录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获取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滑动解锁
注册

爱奇艺戴莹:成功的类型剧不靠走捷径

原创   2024-04-15   14:30
0
0
0
14892

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深响(ID: deep-echo)

作者|祖杨


在分众时代做内容,类型化是一个能快速找准观众的方法,但对创作者来说,“怎么做好类型化内容”并不简单——如果局限在一个类型里讲故事,该怎么避免同质化做出新意?而如果跳出标签、把题材泛化,会不会模糊掉核心受众、因小失大?


前不久收官的《追风者》平衡好了这两点。爱奇艺又为行业提供了一条类型剧创新的路径参考。


从开播到收官《追风者》台网双爆——电视端,央视实时收视指标峰值突破2.66%(来源:酷云数据)。网络端,是爱奇艺2024年首部热度破万、且是有史以来唯一一部破万的年代剧。口碑层面,近十万人打出7.8的豆瓣评分,社交平台上也随处可见各个圈层、各个年龄的人沉迷剧情的帖子,可以说真正打破了类型壁垒、实现全民覆盖。


和常规的年代战争片不同,《追风者》将年代谍战和金融经济相结合,另辟蹊径拍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既创新了视角、又摆脱了同质化。同时把镜头聚焦到小人物,将时代的洪流变迁和小人物的悲欢命运紧密绑定,引发了大众情感共鸣。


任何行业时间长了总会有“套路”,会有从过往经验里找捷径的路径依赖。《追风者》的难得之处在于它摒弃经验主义,用全方位的“新”讲好故事。正如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追风者》总制片人戴莹所说,年代戏是有天花板的,只有突破“恒定值”,才有可能收到比既有预估更高的回报。




01

视角创新


国产剧发展了三十多年,爱情、谍战、悬疑、古装等各个题材类型基本都被拍了一遍,当题材的边界很难再拓宽,基于既有的题材类型深耕细作,便成了创新必然要走的一步。


《追风者》就是典型的在成熟赛道里找到创新视角的代表。


戴莹回忆,和《追风者》的合作过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创作者花了六年的时间孵化,平台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迅速判断并签下项目,她看到剧本的第一眼就被其中的“差异化”和新视角吸引。


乍一看,《追风者》是一部年代谍战剧,讲述1930年代政党争斗、帮派林立的上海故事,围绕这个时代、这个题材的影视剧并不少见。但这部剧不一样的是,在谍战基础上加入了金融背景——金融作为“看不见的手”如何在背后参与国家建设、助力民族复兴,比起真枪实弹的战场,金融市场的风云厮杀更激烈。


而年代+金融的结合在影视市场上属于题材空白,甚至历史课本上对民国时期的银行关系介绍只有几行字。



金融的背景之外,《追风者》的另一重“新”还在于小人物有明确的成长线。


很多年代剧为了能让观众有代入感和熟悉感、降低观看的门槛,大多都会聚焦伟人,呈现的也都是历史上人人熟知的革命故事。《追风者》则是聚焦无名小人物,江西草根魏若来来到上海“沪漂”,凭借出色的天赋和超能计算力留在中央银行打工,由这位小人物的生活和工作逐渐引出国共两党的争斗、金融改革的大事件。


和上来就有理想、有信仰的年代剧主角们不一样,《追风者》的整体叙事更往前一步,用更多的笔墨在讲男主角魏若来的成长线:从小我到大我,从最开始的求生存到慢慢开始拥有信仰、坚定信仰、执行信仰。而这个成长过程,正能让观众投射自我、产生强共鸣。


魏若来的成长也是那个时代中所有人成长的缩影,故事以小见大、环环相扣。


1930年的上海,动荡、战乱、新旧思想冲击,《追风者》选用七宝街和金融圈的两组背景对照,呈现那个时代背景下阶层、贫富之间的悬殊差距。


在这部剧里可以看到上层的争斗,银行关系、金融大鳄、国共两党,以及高手们翻手为云的“钞能力”;也能看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令戴莹印象颇为深刻的一点就是《追风者》讲述了其他民国年代戏看不到的“柔软一面”, 用七宝街的众生相展现了战乱之下的人间烟火和生活质感。“弄堂对民国戏、尤其是对上海这座城市来说,是文化特色的具体体现。”



从视频平台的角度看,判断一个项目,“极具差异化和创新的视角”其实是一体两面,它增加了项目的亮点和看点,但能否百分百还原出来,又由谁来呈现是个问题。


戴莹表示,《追风者》背后主创班底的经验与能力给作品增加了保障,导演姚晓峰有丰富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正能把对现实的观察融入人物塑造;此外美术指导吴嘉葵、造型指导马徳帆、摄影指导周文操都有丰富的大剧创作经验。而演员的选择又和角色的特点极度适配,无论是年轻的魏若来、女性共产党员沈近真、金融家沈图南、包括剧中的反派角色,选角“准确”。



所以我们很难用一两句标签就概括总结《追风者》的成功,故事上,它用小人物讲出了阶层差距、帮派林立,用阶层和帮派展现了时代的矛盾和危机;在金融战场上写人性与复杂,又在弄堂巷子里呈现生活质感和人间温情。制作上,主创团队六年磨一剑,平台给予尊重与支持,双方合力完成了一次观众审美的引领与创新。



02

情感破圈


视角创新是一部剧给人的第一印象,决定了观众看不看、买不买单。而观众看完后能否有共鸣、能否二次传播助推剧集破圈,这靠的是剧中人和人的关系及情感的黏连。在戴莹看来,情感是所有题材的母题,核心围绕着情感这个点来做,不管是什么类型都能引起大众共鸣。


很多人到现在还记得《人世间》周父去世的那场戏,屋外大雪纷飞、屋内安静祥和,周父在子女的团圆中平静离去,就是这场戏使得这部剧彻底出圈,所有人潸然泪下。《追风者》能突破类型壁垒,也是因为把情感戏做扎实,引发了观众共鸣。


《追风者》弹幕和评论区里,处处可见观众对人物角色衍生的“观后感”小作文,这打破了我们对年代历史戏“说教”、“高高在上”的刻板认知。戴莹认为,《追风者》能引发观众共鸣,关键在于紧紧抓住人物刻画、展现人物命运,降低了“说教感”。


《追风者》开篇就是魏若来为帮会算坏账,之后又讲述他的出身、居住地和背景,短短几分钟,刻画了一位贫穷却有天赋,不甘于眼前利益、有大抱负的有为青年,人设牢牢立住。“一旦人物确立、在观众的心里生根发芽了,它其实是会贯穿人物命运一生的,观众跟着人物走。”戴莹说。


而剧中无论是魏若来,还是七宝街的众人,都带有“普遍性”,人物的共性也能让大众形成强共鸣感的。魏若来的“沪漂”经历,让很多观众联想到了自己的漂泊生活。周姨、阿文因为人性贪婪,倒在股市战役,也给了当下观众以警醒。



再看剧中的感情线,《追风者》进度过半时师徒情、战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支线都逐步延展丰满,唯独少了爱情线,等到剧集收官,#男女主没有爱情线#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不少观众讨论,还有不少人问戴莹:你们就真的不写感情线吗?“革命者时期,都是大爱,同志的战友情大于小情小爱,我觉得这样的刻画是非常具有时代性的、也是非常精准的。”戴莹表示。


即便没有爱情线的铺陈,主角找到信仰的情节铺垫也足够丰富,并且整个转变也更有厚度,经历了假币案和建设库券事件后,亲眼目睹了底层百姓被波及的悲惨命运,魏若来意识到了真正的信仰以及信仰背后带来的解法和冲劲儿,才决定投身共产主义,而非是因为“我喜欢的人是共党所以决定加入共党”。


《追风者》中的人和情激发了观众更进一步去了解这段历史的渴望,民国时期怎么炒股、四大银行之间的对立关系、怎么辨别银元、重读资本论……观众主动去进行了知识反哺。这部剧虽是讲述百年之前的故事,但因为有了共性的人物和贴合时代的情感关系,穿越了时空和当代观众共情。



跳出《追风者》这部剧来看,在成熟赛道做视角创新,用小人物命运写时代洪流巨变,已经成了爱奇艺的独特内容策略。


戴莹透露,她接下来主导的几个新项目也将延续相似的路径,例如:由作家赵德发的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的《生万物》,故事围绕着农民与土地展开,讲女性解放、土地意义,又是一部少见的年代情感史诗。《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执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属于抗战题材,讲述小人物抗战经历九年中秋节的故事,以家庭的悲欢离合延展到家国大义。


“听上去都不是市场大热的题材类型,但因为人物命运和时代给予人物的传奇命运经历,让我们觉得项目非常有独特性,所以我们都是第一时间合作。”她说道。


如今随着优质剧集不断涌现,长视频来到了“品质内卷”时期,这个阶段比拼的不只是资金、制作等“硬实力”,对“软实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怎么找到新鲜的视角、怎么能把故事讲到观众心坎里。


爱奇艺用一系列好剧给出了答案,即贴近生活、挖掘生活,从更小的切口、更具生活质感的细节,去展开讲人人共鸣的故事。


0人觉得好看

已标记好看

我们将会为更多用户推荐此文章

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首席营销官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如果作者注明不能转载及需要授权的,请征求作者本人的同意!

说点什么

发表

最热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文章

更多
首席营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