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李东阳朋友圈(ID:LDYMarketing)
作者 | 李东阳
封面 I AI制图
你有多久没有逛过商场了?
在社交媒体上,这个疑问已经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通用话题。
走进商场,空空荡荡的走廊里早已没了从前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平时要排队个把小时的人气甜品店现在即购即走,奢侈品品牌门店更是门可罗雀,销售经理望眼欲穿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
如果问哪里还尚存一些“人气”,B1、B2等快餐小吃是最后的遮羞布。
说来奇怪,如今胖东来、山姆等商超挤进了互联网生态的头部地位,一举一动都伴随着流量的倾注,甚至被誉为未来的风口产业。
反观“大而全”的商场,渐渐活成了鄙视链的最低位,各大城市不少知名商场纷纷关门倒闭,幸存下来的也多是挣扎求生。
往前拨动时间指针,逛商场曾是中产阶级最爱的生活方式。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逛商场的人锐减,消费潜力股年轻人更是嗤之以鼻,商场真要成为时代的眼泪了吗?
01
年轻人,开辟逛商场新路线
身处钢筋混凝土铸成的现代雨林中,商场往往是年轻人首选的身心“马杀鸡”场所,作为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消费综合体,主打一个需求全打包。
可随着消费大环境天崩地裂的剧变,年轻人开发出了逛商超的新方式,要么只逛不买,把绿色出行进行到底;要么来一杯奶茶,抽一个盲盒,在金店门口畅想下美好生活,最后到B1、B2来一顿几十块的性价比套餐,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图源:小红书@深圳新消息SZ
高楼层的品牌店眼瞅着底下热闹喧嚣,只能独守属于自己的孤独。
这般看似人畜无害的逛商场模式,却亲手操办了不少大型商场的“落幕仪式”。
社交媒体上,隔一段时间就有网友开启“回忆杀”,陪伴自己多年的那家商场悄无声息的就走了。
今年8月,南京西路“梅泰恒”金三角之一的梅龙镇广场,宣布开始为期3年的闭店改造。6月,在上海耕耘27年的老牌商场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关门,理由是亏损严重,生存困难。
图源:小红书@嗷嗷叫
而这些仅仅只是商场倒闭潮的缩影,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近几年陆陆续续有商场退出市场,其中不乏一些经营十几二十年的知名品牌,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2023年全国范围内有21家百货商场停业闭店。
事实证明,传统的百货商场已经无法和年轻人对齐颗粒度。
在零售业充分竞争的那几年,各大商场的布局规划往往是经过科学设计和需求考量,以便更好地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如一楼要保证客流畅通,适合布局一些选购时间较短的轻便商品,如美妆、电子产品;二楼三楼气氛稳重,适合选购时间较长的,如女装男装;再往上就是餐饮和电影院的天下,这一套标准化流程力求涵盖老中幼,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解题思路很简单,很多东西买不起以及不值得买。
所以能匹配消费能力的,往往是B1、B2层的餐饮店、零食折扣店、盲盒店、小商品店等,价格压力较轻情绪价值拉满,何乐而不为?
02
大型商场,正在渡劫
这几年有关商场的消息,多是遗憾退场时的缅怀不舍。
而活下来的,日子不见得光鲜亮丽,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2024 购物中心开关店研究报告》,以2024年对比2022年, 34.9% 的购物中心新入驻门店数低于关店数,“入不敷出”已经难言事实。
前段时间和几个连锁品牌老板聊天,TA们都受困于线下实体店的低潮,分析造成当下困境的原因:
无外乎线上电商冲击,直播间里购物太方便,实体店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租金压力太大,人工成本上涨;同行竞争太激烈,越来越多的店铺开始逃离商场等。
这些都是可预见的变化,不过商超并没有一味的等死,降低租金就是其自救手段之一,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中国重点城市 100 条商业街商铺每天的平均租金为每平方米 24.37 元,对比 2019 年下半年的 25.9 元下降了 5.9%。
但成果收效甚微,不少商场的出租率还在持续走低。
图源:小红书@朱珠失业记
在经济下行和消费紧缩的压力下,消费观的改变是多重因素共同叠加的效果,短时间内风向难有转变。
何况电商行业“卷”字当头,三天一小促,五天一大促,在用血与泪割出价格优势的比拼中,实体店压根占不到便宜。
还有一批“实地体验党”,热衷于逛穿,在镜子里亲眼看到衣服和自己的适配程度才会下单,但扎心的是,TA们转身就会掏出手机各大电商平台对比最低价,然后下单,徒留实体店凌乱在风中。
如同前面提到的,现在商场兜底的只有B1、B2层的“性价比”区域,不少门店削尖脑袋往里面挤,这同样是适应消费降级之风的一种表现。
主动向消费者示好,是各大商场献上的最大诚意,而以何种方式“投诚”,则是所有商场的最终课题。
03
商场生态换血,迫在眉睫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能够永恒延续,商场的阵痛虽受各种外力挤压的影响,但归根到底还是其业态已经不具备吸引力,跟不上新潮流。
自救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内核,把自己融成一滩非牛顿液体,不论被温柔触摸还是饱以老拳,都能最大程度延展求生。
如今年轻人对商场餐饮的喜爱犹在,那么直接超预期满足,调整商场店铺布局比例,主动向餐饮业态倾斜,从这批干饭人入手撕开一道口子。
这也是如今商场的一大显著变化,购物中心逐渐转向“吃货天堂”,据虎嗅的报道,2024年商场中餐饮业态的占比已经从10%~20%左右同比提高至30%以上。
不少网友已沉迷这一可喜变化,今年6月,北京顺义华联商场地下一层,重新开业的超市区域被爆改为“超市+网红美食街”的模式;广州的达镖space将部分电器卖场,被改造成了餐饮商圈等。
以往被吐槽“月薪两万逛不起”,现在最起码可以来这里吃顿饱饭!
除此之外,商场还将“年轻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引进什么”作为指导方针,主打一个满足到心趴。
例如当下在资本市场搅动热潮的谷子经济(二次元文化衍生经济),这些年轻人最新的社交货币,开始被传统商场盯上了。
在北京王府井喜悦商场的B2层,一整层被各种各样的“谷子店”承包,俨然成为了二次元聚集地。
有媒体估算在一线城市的热门商圈,“谷子店”的月流水可达30万元以上,毛利率在30%-50%之间。
如今,“谷子经济”已经成了各地老商场拼命想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不少濒临倒闭的老商场靠着这种模式秽土转生。
图源:小红书@万七爱探店
还有增加亲子乐园、运动健身中心、艺术展览、新能源汽车展等操作,“多元化运营”被视为未来商场发展的新方向。
总而言之,在研究如何抓住消费者吸引力的路上,商场们正在大胆尝试,下苦功夫。
其实只要消费需求存在,商场就依旧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还记得在那个线上购物还不发达的年代,逛商场往往是人们放松娱乐的最集中表现,那时的快乐还很简单,一眼望去都是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