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权首席营销官发表,转载请联系该作者
作者微信公众号: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作者 | 刘三关
2025年1月16日,杭州闪送骑手李师傅接到一笔收入仅23.98元的订单——
将一台华为平板电脑从滨江区龙湖天街体验店送至万象城门店,商品为华为店铺调的货。
然而,这段30分钟的配送却成了他的噩梦:
因外包装塑封膜轻微破损,华为门店索赔1.5万元。最终协商后,李师傅仍赔付了3000元,相当于他送单收入的125倍。
01
塑封膜破损是否值得天价赔偿?
据李师傅提供的照片显示,红色包装盒侧面仅有一处轻微磨损,未影响商品本体。
图源:1818黄金眼
而破坏包装的罪魁祸首,就是外卖配送箱里的挂饮料专用的钩子。在日常的配送过程中,这种程度的碰撞磨损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
但这次李师傅送的,是昂贵的华为平板电脑。
华为门店以“影响二次销售”为由要求全额赔偿,而闪送平台不仅冻结其账户资金2400元,还让其把余下的一万三千赔款补上,限制其接单权限。
尽管平台介入协商将赔偿金降至3000元,但李师傅仍质疑其合理性:毕竟一单赚24元,因为不算过分小过失赔3000元,要跑125单才能把坑填平。
最后李师傅联系上1818黄金眼,与华为门店交涉。
但最后店员以“当时对接员工不在店,不清楚具体情况”为由,对记者采访避而不谈,始终未公开具体赔偿依据。
这场看似华为“让步”的调解,实则是弱势方被迫吞下苦果的无奈妥协。而“妥协”过后,双方面对的实质是“双输”的结局:
事件曝光后,社媒上舆论一片哗然:
“塑封膜破一点就要3000块?华为的包装是镀金的吗?”
“商家和平台联合压榨骑手,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
“没保价却能索赔一万五,规则漏洞成了合法抢劫!”
02
从“天价索赔”到品牌危机
华为为何激怒打工人?
华为此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赔偿机制的荒诞,更触动了公众对“底层劳动者权益”的敏感神经。
因公众对骑手的共情,华为门店遭遇舆论反噬,甚至令品牌价值观也遭受质疑:
网友直言:“华为标榜民族品牌,却对底层劳动者如此苛刻,令人寒心!”
社交媒体上,#骑手因包装破损被华为店索赔一万五#直接霸占热搜,负面评论占据大多数,核心争议在于:
1. 赔偿金额与损失严重不匹配:塑封膜成本几乎可忽略,华为却将整机售价作为索赔基准;
2. 店员要求赔偿,是出于遵守品牌原则还是个人不当谋利?
3. 规则执行缺乏人性化:平台未要求保价,却将全部风险转嫁骑手;
4. 国民品牌对对合作方吹毛求疵,有霸凌底层个体的嫌疑。
类似的争议,其实早有先例。
2024年5月,江西一名货车司机将一车伊利牛奶从呼和浩特运送至江西赣州的一个伊利中转仓内,因部分牛奶外包装变形,被伊利中转站要求赔偿2000余元。最后司机赔付后带走了三箱牛奶。
图源:食品中国
对此,中转站解释称,这些变形破损的牛奶必须被销毁,而不能用于销售。
伊利方面则回应: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严把质量关对破损产品进行集中销毁,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2095元购买三箱牛奶”,属于对第三方承运商的违约扣款,而非司机购买。
事情发酵后,网友们对该事件纷纷评论称“700元一箱,伊利天价奶”;司机长途运输却要承担高额赔偿,且无法收回货物,落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处境,也更让公众共情,从而产生愤怒。
在舆论发酵的过程中,此事件成为“大企业霸凌小个体”的典型案例,消费者怒火未平,伊利的口碑持续下降。
有了前车之鉴。华为若继续以“规则至上”为由忽视公众情绪,恐重蹈覆辙,进一步损耗品牌信誉。
03
自媒体时代
品牌为何输不起“小纠纷”?
作为口碑极高,关注度极大的国民品牌,华为绝对不能轻视这类小纠纷。在全民皆博主的舆论场,任何“小问题”都可能被放大为“大危机”。
外包装轻微破损本可通过协商小额补偿或折扣销售解决,但企业若一味追求“完美交付”,反而暴露管理僵化。
网友尖锐指出:“华为门店之间调货的商品,包装破损根本不影响使用,索赔3000元纯属变相创收!” 这种“规则合法却不合情理”的操作,极易被贴上“店大欺客”标签。而“吹毛求疵”的代价,就是遭受一次全民审判。
因为忽视“小问题”,胖东来也遭遇了一次危机公关。近日,一名博主投诉在胖东来购买的红内裤洗涤后掉色,引发网友热议。
图源:抖音
尽管很多网友质疑这名博主的动机,但也有人指出胖东来在售后协商的态度上欠妥是主要导火索。
不过,处理这类售后的公关胖东来非常有经验,公开诚恳致歉称并承诺会调查,因品牌坦诚和高效处理并未造成更大的舆论危机。
规则之外,往往更需“共情能力”,当企业手握规则解释权时,若缺乏对弱势方的体谅,再完美的条款也会被舆论解读为“霸权”。
自媒体时代的品牌危机,往往始于对“小人物”的冷漠。胖东来的态度,值得华为学习。
04
品牌傲慢,终将付出代价
从塑封膜索赔到红内裤掉色,公众审判的从来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企业对待用户和合作伙伴的态度。
华为若不能从此次事件中反思其服务链的“人性化缺失”,未来或将面临更严峻的信任危机。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