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川
编辑/大风
在拨出那个电话之前,平安集团扶贫志愿者的心里咯噔一下。他依然记得2016年,他驱车225公里,到达温素红家的场景。
天打黑了,但眼前的场景依然让他至今未曾忘却。房子祼露着红砖,家里光线昏暗,两个老人神情麻木,行动迟缓,床上还躺着一位下肢不能动弹的病人。
“这家谁主事呀?”志愿者问。黑黑瘦瘦的温素红匆匆从地里赶回来,算是回答了他的问题。
几声铃声后,电话接通。
“俺家现在盖成了两层半的钢筋水泥小楼了。”温素红在电话中,说出了他最想听到的那个答案。
广东河源市紫金县洋头村的小家中,已经燃起了脱贫的火种。
如果不是因为扶贫,这名志愿者和温素红,几乎不会产生交集。16年,平安集团全国扶贫工作启动,扶贫工作组去到各个贫困村,看到这个社会基层毛细血管里的细微像素,那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困境。
从2018年起,平安集团就聚焦贫困地区的产业、健康、教育三大领域,启动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工程”,凝聚力量,帮助更多人脱贫攻坚。
人人都在说下沉,脱贫的概念的时候,却很少能真正看到这些地区“沉默的真相”。教育、医疗,资源的匮乏很难短时间补齐,脱贫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轻松。
可幸的是,这个时代有趣之处在于,互联网可以选中某一个人,改变命运;也可以凝聚力量,改变某一群人。
温素红的幸运,正在普及到越来越多的人身上。
温素红的出生地梅州五华,和她嫁到的河源紫金,都是客家贫困山区,也是现在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
紫金县是一个贫困县,但出瓷土,当地人叫白泥,是用来烧瓷器的原料,温素红的爱人朱伟强就给老板挖瓷土,挣钱养家。
2004年,朱伟强挖着挖着,却遇到了最可怕的事:塌方。他被工友们从瓷土里扒了出来,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命是保住了,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公婆年迈,儿子太小,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床上躺着一个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男人,那一年,温素红24岁。
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温素红身上,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了12年。生活再次燃起希望,是从平安集团的扶贫工作队进村开始。
2016年始,平安集团在承担了全国300多个扶贫点的精准扶贫时,主动接下了最严峻的紫金县扶贫工作。为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平安集团党委拿出100亿元用于扶贫规划,面向全国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
志愿者第一次看到温素红这一家的那天晚上,一夜没睡好。要帮助这一家脱贫翻身,就要了解他们最迫切需要和最困难的地方。
除了贫穷,大山留给温素红的,只有一亩多茶园。
河源的紫金虽然有600多年的种茶史,但无论是茶树的品种,还是茶叶的制作技术,都比较粗放,茶的品质提升不了,经济价值也就不高。
于是,平安对于温素红家的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就陆续出台了。
在产业扶贫方面,平安帮扶了一万元,用于扩大她们家的茶园,从一亩多扩大到四亩,并且提供了台湾产的优质茶苗,请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同时也联系了大型茶场,将温素红送去学习,帮助她提高种茶加工技术。
茶叶上市后,志愿者曾经亲自帮助推销到了平安集团总部,温素红家茶园每年产茶约200多斤,也有了二万多元的稳定茶叶收入。同时,平安还给温素红家提供优质鸡苗——胡须鸡,用来增加收入。
在教育帮扶方面,平安也给温素红家的两个儿子,每人每年提供了3000元学杂费用,保证两个孩子正常读书。
在健康扶贫方面,平安集团将朱伟强送到石家庄治病,同时给温素红家每一个人买了“新农合医疗保险”,看病可以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经过几年的精准帮困,温素红家正式脱贫。
这也是平安集团脱贫攻坚的整体思路:输血是暂时的,关键还要培养当地造血能力。
在一些贫困地区,与外界几近脱节,想要改变当地百姓根深蒂固的传统作业方式上,无异于杯水车薪。扶贫不是单纯的物质钱财的输送,而是挖掘贫困户自主的能动性。
在大山成长的人们,自然也会受到大山的束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上,给到这些贫困户更多的道路和选择。
贫困不仅仅是物资的匮乏,更多切断的,是一个与时代连接的接口。
“无论在哪儿,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这是理想主义的图景,但事实上,山路的确会阻断星空。一些乡村的孩子,没有看外面世界的窗口,只能一直在原先的人生轨道里,好在这一困境正在改变。
从一只陀螺开始说起。
在甘肃静宁县大寨小学,正在上着一节科学课,课程内容是“变幻的颜色”,让孩子们用配套的实验包做陀螺。
有很多数据和坐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村子,静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和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这里的学生平时虽然也有科学课,但都是老师在讲,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大山囿住了孩子们的身体,却囿不住他们的好奇心,自从实验包发放到学校,学生开启了每日围观。
禁不住学生们的请求,科学课老师朱福寿打开配套的实验包,让孩子们亲手做陀螺。当陀螺转起来那一刻,孩子的笑脸成为朱福寿见过最纯真的画面。
朱老师把孩子们做陀螺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得到了无数的赞,这些原理,如果孩子们不亲自动手尝试,也许永远都不会明白。
这些教材与实验包,是平安集团推出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后,输送到偏远乡村小学中。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希望工程,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30年后,破败的校舍和因贫失学的儿童已不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山深处,最漂亮的建筑物,往往就是小学的校舍。
教育扶贫也从硬件到软件,从让孩子们都能回到学校学习,到关心他们在学些什么,新时代的希望工程的目标则变成了努力推动教育公平。
在缩小城乡差异,让乡村学子也能享优质教育资源上,平安集团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面向全国1000所偏远乡村小学,开展科技素养课。
在具体实施方面,邀请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学者研发适合农村孩子的科学教材和配套实验包,给农村学校援建科普实验室,以及对校长和教师作相关的培训。
身体即使被困住,思想不能被困住。学生们更需要的,其实不是书包和一套精美文具,而是一种现代生活的观念和方式。
在这种结构性的城乡差距面前,平安还是给乡村和孩子带去了一些让人欣喜的变化,为学生们带去了更多教育上的“平等”。
通往瓦子村的盘山路蜿蜒曲折,山中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3米,两辆移动健康检测车只能打着双闪灯慢慢“挪动”。
盘山路一走就是近三个小时,广州平安健康中心超声科主任曾曦终于到了目的地:四川凉山瓦子村。
在平安组织的移动健康检测车深入贫困乡村组织体检中,曾曦就是其中的医护人员之一。
四川省西南部的大凉山,是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村总共128户人家,贫困户就占到了68户,是全国典型贫困村。许多村民一辈子都没进过城,更别提上医院做体检。
落后的医疗条件,让很多村民的大病没法及时被发现,在曾曦曾经去过的某些村落,大部分检测出的恶性肿瘤都已到中期至晚期。
曾曦和团队要做的,不仅仅是检查村民身上的病痛,更要改变村民拒绝走出大山的“心病”。
闭塞偏远的山村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大多数村民并不在意如何科学治病。稍不注意,疾病就会成为拖垮贫困家庭的元凶,因病造成的贫瘠,又会让落后的条件和闭塞的眼界,拖累下一代的健康。
为了贯彻“健康扶贫”,平安集团利用平安医疗生态圈的优势,为贫困地区捐赠医疗设备,升级贫困地区卫生所1210所,同时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培训村医近万人,不定时组织移动健康检测车深入贫困乡村组织体检。
2020年是脱贫攻坚之年,国务院扶贫办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力量来助力这些村庄脱贫攻坚。
其实早在1994年,随着安徽六安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的落成,平安的扶贫事业就已经正式开启。2018年,平安焕新升级了自身的扶贫项目,面向扶贫地区开展“三村工程”,既聚焦产业扶贫的“村官工程”、健康扶贫的“村医工程”、教育扶贫的“村教工程”,这也是三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对于个体来说,平安集团的扶贫为学生们带去了教育“平等”,给贫困户带去更多“选择”,也给村民带去“治愈”的观念和力量。
过去3年,中国平安“三村工程”已在全国21个省或自治区落地,通过扶贫保、发债、贷款等多种形式,共发放扶贫资金265.9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惠及贫困人口73余万人;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1210所,培训村医11175名,体检义诊覆盖9万余人;援建升级乡村学校1054所,培训乡村教师14037名,受益学生约30万人。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产业扶贫精准帮扶、健康扶贫保障基础、教育扶贫孕育希望,改变贫困这件事,对于社会治理、国家安定、甚至是人类发展,都有着更深的意义和影响。
在可量化的数字背后,扶贫其实是一件很长、很细的工程,要解释扶贫的力量怎么改变了生活,都是一个个微小的关于人的故事交织而成。
在平安的扶贫路上,还有这样的一个细节。
曲木阿依,是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瓦子村的一个村医。学护理的她原本在城里医院工作,却因瓦子村前一任村医突然辞职,临时接到任命,成为昭觉县272个驻村村医中的最新一员,走入深山,走到了第一线。
她的微信签名这样写道:“我们要做的,就是拉着彼此的手,走到最后,其他的交给命运”。
0人觉得好看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最热评论